一季度末,27家險企償付能力未達標

姜鑫2023-05-22 18:39

經(jīng)濟觀察網(wǎng) 記者 姜鑫  5月22日,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官網(wǎng)發(fā)文稱,日前,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召開償付能力監(jiān)管委員會工作會議,分析了整體保險業(yè)、重點公司的償付能力和風險狀況,研究了2023年第一季度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結果。

185家保險公司中,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累計27家保險公司處于償付能力不達標狀態(tài)。

2023年第一季度末,納入會議審議的185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0.3%,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5.7%;實際資本為4.7萬億元,最低資本要求為2.47萬億元。

具體而言,財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27.1%、180.9%和277.7%;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96.6%、109.7%和240.9%。

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是核心資本與最低資本的比值,衡量保險公司高質量資本的充足狀況;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則指實際資本與最低資本的比值,衡量保險公司資本的總體充足狀況。

除上述兩個指標外,監(jiān)管還對險企進行風險綜合評級,也就是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綜合風險的評價,衡量保險公司總體償付能力風險的大小。A類和B類主要指償付能力充足率達標,且操作風險、戰(zhàn)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小和較小的公司;C類公司則指償付能力不達標,或者充足率雖然達標,但操作風險、戰(zhàn)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中一類或幾類風險較大的公司;D類和C類的區(qū)別則是指風險嚴重的公司。

185家保險公司中,53家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被評為A類,105家被評為B類,16家被評為C類,11家被評為D類,風險綜合評級保持穩(wěn)定。

按照《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guī)定》,保險公司須同時符合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三項指標,方為償付能力達標;不符合上述任意一項要求的,為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

截至目前,已經(jīng)有78家保險公司披露了2023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中77家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到了50%的“達標線”;76家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達到100%“達標線”。未達標者為北大方正人壽和三峽人壽。

北大方正人壽今年第一季度“償二代”二期工程下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僅為27.81%、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55.62%。該公司償付能力報告顯示,為有效提升償付能力,北大方正人壽正在積極協(xié)調各方股東,盡快達成并執(zhí)行有效的增資方案。

2022年12月23日,經(jīng)上海銀保監(jiān)局批復,北大方正集團將持有公司51%的股權轉讓給新方正控股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因此,北大方正人壽目前控股股東為新方正控股發(fā)展有限公司,占比51%,明治安田生命保險相互社和海爾集團(青島)金盈控股有限公司分別持有29.24%以及19.76%。受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影響,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由B降至D類。

今年一季度末,三峽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80.62%和83.73%。三峽人壽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公司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償付能力承壓以及相關戰(zhàn)略和科資本化等風險,公司正努力推進償付能力改善工作。

除三峽人壽在2022年第四季度綜合風險評級為C外,合眾人壽、幸福人壽、百年人壽、華匯人壽、長生人壽、渤海人壽當季度風險綜合評級也為C。

在同樣披露了償付能力報告的財險公司中,安心財險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906.21%。

因為償付能力不足,安心財險新業(yè)務被限制,2022年保費收入負增長,并面臨1786.45萬的虧損。2020年第四季度起,安心財險便進入到償付能力吃緊狀態(tài)。2021年1月原銀保監(jiān)會針對安心財險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的情況,對安心財險采取了責令增加資本金、停止接受車險新業(yè)務、限制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等行政監(jiān)管措施。

也正因為此,安心財險的2022年第四季度風險綜合評級被評為D類,而另一家同樣為D類的公司為都邦財險。此外,華安財險、安華農險、渤海財險、富德財險、前海財險、珠峰財險2022年第四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為C。

上述償付能力監(jiān)管委員會工作會議還披露了2023年一季度保險行業(yè)發(fā)展情況:第一季度,保險業(yè)發(fā)展好于預期,實現(xiàn)原保險保費收入1.95萬億元,同比增長9.2%。一季度保險資金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為5.24%,呈現(xiàn)回升向好態(tài)勢。償付能力充足率降幅明顯收窄,保持在合理區(qū)間。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jīng)濟觀察報》社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經(jīng)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jīng)《經(jīng)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金融機構新聞部資深記者
關注證券、新三板、保險行業(yè)與上市公司相關領域。擅長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