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還能給銀行釋放多大生產力?

萬敏2021-08-15 20:43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 金融行業(yè)是傳統(tǒng)產業(yè)數字化轉型的佼佼者之一,其中商業(yè)銀行受到互聯網沖擊最早同時融合最早也獲得公認的,尤其在零售業(yè)務領域,新的技術往往在銀行、電信服務率先實踐驗證,經受小額高頻交互的驗證后,再向其他產業(yè)行業(yè)蔓延。

在這一過程中,招商銀行憑借零售業(yè)務率先數字化轉型,一舉趕超股份制銀行原本體量相當的兄弟們,在某些經營指標上甚至能與國有大行比肩甚至有所超越。對很多有志于打造零售業(yè)務體系的中小銀行來說,招行已從行業(yè)黑馬晉升為行業(yè)標桿。

而對招行來說,起步早、速度快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釋放的第一波紅利當下或已進入尾聲,未來,數字化轉型還能怎么轉?對招行身后的中小銀行來說,學招行,還能怎么學?

本周末開始陸續(xù)發(fā)布的招商銀行、寧波銀行等2021年上半年業(yè)績報告中,或將揭開部分答案。

數字轉型標兵招行的下一步

招行早已看到零售業(yè)務增長即將見頂的局面。

從零售產品的需求端來看,信用卡和消費貸兩駕馬車幾年來將國內消費金融需求陡升的需求灌溉一平,在這跑馬圈地的運動中,誰的腳步快,誰就能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招商銀行在行業(yè)內最早也是最快將消費領域的零售金融向互聯網行業(yè)對標,圍繞兩大APP的月活(MAU)“北極星”指標轉變思路、強化運營,在商業(yè)銀行被電商系信用貸款產品沖擊的那些年里,招行不斷的打通銀行客戶與APP用戶之間的關系,讓業(yè)內看到了商業(yè)銀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該有的模樣。

長期以來,零售在傳統(tǒng)銀行眼中是處于技術含量鄙視鏈底端的業(yè)務,有志向的銀行人常常向往的是高精尖的投行、資管業(yè)務。但同時所有的銀行人也承認,要把零售做好做強,絕非一朝一夕的一聲令下,而是需要高層堅定戰(zhàn)略執(zhí)行、中層轉變思想、基層激勵與考核協(xié)調的長期投入。

對招商銀行來說,數字化帶動的零售業(yè)務轉型成效有目共睹。

到2021年上半年,招商銀行App累計用戶數1.58億戶,掌上生活App累計用戶數1.17億戶。在此之前,僅有工行、建行等網點遍布全國城鄉(xiāng)的國有大行,能做到銀行APP用戶過億。

報告期內,招商銀行App和掌上生活App的MAU達1.05億戶,19個場景的MAU超過千萬。報告期內,兩大App中視頻直播3,075場,服務超過1,800萬客戶。截至報告期末,66家分行(含44家一級分行和22家二級分行)開通了城市專區(qū),1,734個網點建立了線上店。

這一成績固然喜人,但如果縱向來看,互聯網線上流量到頂,對招行來說依然是不可避免的大環(huán)境,在累計用戶數仍有增長的同時,拉動用戶活躍度的難度顯得越來越大了。

具體來看,半年報透露,招商銀行App月活用戶6141萬戶,較去年末僅僅增加15萬戶,人均月登錄次數從去年的11.98次降至10.94次。但日活用戶峰值從去年的1629萬戶上升到1747萬戶。掌上生活APP在上半年的月活用戶與日活峰值都出現了負增長。其中,月活用戶為4347萬戶,較去年末減少256萬戶;日活用戶峰值為683萬戶,較去年下降131萬戶。

從去年開始,招行不再強調零售業(yè)務的信用卡、消費貸方面的增長,而在各種場合將財富管理推到前臺,即其半年中所稱“構建以‘大財富管理的業(yè)務模式+數字化的運營模式+開放融合的組織模式’為核心的3.0模式,搶占未來的競爭制高點。”

如果說信用卡、消費貸是兩種非常標準化也非常容易同質化,對業(yè)內來說是相對好“抄作業(yè)”的產品,那么財富管理就是另外一個概念,用數字化運營模式開展財富管理,對很多技術基礎薄弱的中小銀行來說,可能連抄作業(yè)的工具本都還沒準備好。

從目前招行的布局來看,用“開放平臺”做財富管理是一個方向。啟動“招陽計劃”,搭建潛力基金經理成長平臺,孵化并鎖定優(yōu)秀的基金管理人。55家合作伙伴入駐“招財號”開放平臺,開啟直接服務客戶的探索。促進月活躍用戶(MAU)與AUM的有機融合,更多客戶在招行平臺上享受到財富管理服務。

這種將優(yōu)質產品用一站式選購的方式提供給用戶的做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是成熟的運營模式。招行的收獲是,上半年報告期內,招商銀行App理財投資客戶數1,563.92萬戶,同比增長29.17%,占全行理財投資客戶數的97.62% ;招商銀行App的理財投資銷售金額6.12萬億元,同比增長26.85%,占全行理財投資銷售金額的84.19% 。

從收入來看,這一戰(zhàn)略帶來的財務指標也值得肯定。上半年招行財富管理手續(xù)費實現高速增長,手續(xù)費及傭金收入522.54億元,同比增長23.62%。其中,代理服務手續(xù)費151.73億元,同比增長40.36%。和財富管理相關的手續(xù)費及傭金收入206.12億元,同比增長33.6%。

站在自己的零售流量上做財富管理的招行已然是個巨人,在將存款、信用卡吸引來的用戶流量轉化為財富管理用戶,招行的思路依然值得業(yè)內借鑒。

“降低客戶認知門檻,破題復雜產品線上配置,線上運營成效顯著,購買體驗進一步升級,線上復雜產品銷量大幅提升。”招行半年報中稱。從這一點來看,招行再一次摸透互聯網年輕一代的脈搏,即將復雜的產品作簡單化的前端呈現,將合適的產品推薦給合適的用戶。

多家券商機構在招行發(fā)布本次半年報后,對其大財富管理戰(zhàn)略、3.0模式的階段落地成效給予了肯定。其中,興業(yè)證券15日發(fā)布的研報表示,經過近兩年的蓄勢,公司(招行)在大財富管理、數字運營和開放融合方面起跑加速,內涵外延及打法愈加清晰,招行正逐步兌現其流量和品牌價值。先人一步的戰(zhàn)略準備使得招行長期競爭優(yōu)勢在此期間仍然不斷鞏固和擴大。

后來者仍有上升空間

與招行同一天披露半年報的寧波銀行,作為較早實現上市的第一梯隊城商行,也交出了不錯的半年度成績單。

尤其在線上渠道建設方面,作為地方性銀行,寧波銀行正處于線上數字化轉型投入帶來的紅利釋放期,用戶流量增速可觀。截至2021年6月末,寧波銀行APP客戶數534.73萬,較上年末增長 18.04%;APP 月活客戶數 255.34 萬,較上年末增長 11.5%。截至報告期末,微信銀行客戶數 186 萬,同比增長 44%。

雖然從收入結構來看,寧波銀行的對公業(yè)務仍是大半壁江山,但其零售業(yè)務表現也十分亮眼。

金融科技的落地對其個人貸款推動體現在“通過借助金融科技,加快完善線上化、場景化、智能化服務布局,以數字化轉型強化專業(yè)化服務能力,不斷延伸客戶經營觸點,增加客戶黏性,推動個人貸款保持較快增長。截至 2021 年 6 月末,個人貸款總額 3,091.56億元,占貸款和墊款總額的 38.85%,比年初提高 0.80 個百分點。”

信用卡業(yè)務方面,該行持續(xù)推進信用卡業(yè)務多元化、場景化、數字化發(fā)展,圍繞“吃穿住行娛”等消費場景豐富產品權益體系,推進用卡生態(tài)圈建設,加快線上引流,拓展優(yōu)質客群,強化大數據應用,提升數字化風險管理能力。截至 2021 年 6 月末,新增發(fā)卡 41 萬張,累計發(fā)卡333 萬張,客戶基礎進一步夯實;信用卡業(yè)務不良率 1.22%,保持低位運行。

更值得關注的是,寧波銀行的不良率長期保持在優(yōu)秀的低位運行,2011年—2020年,該行各年末不良貸款率依次為0.68%、0.76%、0.89%、0.89%、0.92%、0.91%、0.82%、0.78%、0.78%、0.79%,2021年上半年末,寧波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79%,依然維持在低位。

沒有風險資產的包袱,寧波銀行近年來的數字化轉型方面投入力度也領跑城商行。半年報披露,該行建立了“十中心”的金融科技組織架構和“三位一體”的研發(fā)中心體系,實施系統(tǒng)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金融科技發(fā)展策略,推動金融與科技融合發(fā)展,通過金融科技驅動,助力商業(yè)模式變革,實現為業(yè)務賦能、為客戶賦能的目標。

國盛證券認為,公司(寧波銀行)已經在2020年,進入了2020-2022年新三年發(fā)展規(guī)劃的實施年,將持之以恒的積累差異化的比較優(yōu)勢,構建各項業(yè)務的護城河。通過“211工程”、“123客戶覆蓋率”等量化考核指標,深耕各級客群,培育核心競爭力,強化專業(yè)經營。目前寧波銀行人員配備到位、金融科技實力不斷增強,各項業(yè)務落地推進表現優(yōu)異,未來有望持續(xù)高成長性。

但同時需要關注的是,評價一家銀行的風控水平,并不能將低不良率作為唯一標準,而需將其風控能否與業(yè)務發(fā)展、盈利能力磨合到最佳平衡綜合考量。正如一位銀行股長期投資者所言,資本市場的專業(yè)投資者對銀行最看重的是“賺錢能力”,即投資者每投入一分錢,銀行能賺出來多少錢?

包括寧波銀行這類基礎面表現穩(wěn)健的銀行在內,今年七月以來銀行板塊的股價出現了集體回調。而未來一段時間,外貿、民營制造業(yè)等領域的融資需求,內需消費的融資需求或仍將處于較低迷的狀態(tài),銀行還能向哪里要盈利?其指認的目標能否有相匹配的能力?給投資者留下的疑問仍未消散。

在此背景下,中小銀行在當下的數字化轉型、金融科技投入時還需要繼續(xù)想清楚的問題是,此類數字基建需要長期持續(xù)投入,而產出周期和效果則仍有較大不確定性,并且經營周期中各種政策、市場瞬息萬變,也如果說招行已經在這一歷史轉型過程中闖關成功,后來者又有幾分把握?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金融市場研究院記者 關注包括但不限于金融、互聯網、財富管理、理財相關領域。探索金融新聞新的寫作方式。 新聞線索可聯系郵箱:wanmi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