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時尚產業(yè)復盤與展望之一:美妝巨頭首次在中國設立投資公司

謝楚楚2023-01-19 08:37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謝楚楚 進入中國市場幾十年,美妝巨頭們第一次在中國設立投資公司,都為了一個終極目標:搶占更多本土市場份額。

2022年5月,歐萊雅、資生堂陸續(xù)宣布在中國設立投資公司,計劃投資中國本土科技創(chuàng)新、初創(chuàng)公司。今年8月,資生堂投資了本土膠原蛋白公司“創(chuàng)健醫(yī)療”,入局膠原蛋白賽道。不到一個月,歐萊雅中國的投資公司也投出了第一筆:中國本土香水品牌“聞獻”。

為了應對更快速變化和復雜的中國市場,美妝巨頭們在中國的投資邏輯正發(fā)生著深刻變化。

從收購到下場做風險投資

上個世紀90年代末,歐萊雅集團攜巴黎歐萊雅、蘭蔻、美寶蓮等品牌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并在20世紀初開始了對中國品牌的收購。

2003年,歐萊雅收購了第一個中國本土品牌“小護士”。次年,為了提升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歐萊雅收購了主打中藥的護膚品牌“羽西”。2014年,歐萊雅又作價近55億元全資收購面膜品牌“美即”,借此進入面膜領域。

買買買之后,歐萊雅開始轉變投資身份,間接接觸中國本土創(chuàng)新美妝企業(yè)。2019年-2021年,歐萊雅以LP(有限合伙人)身份先后完成了對凱輝基金、高榕資本旗下基金的投資。

不同于歐萊雅的投資路徑,資生堂最初采取的是孵化方式。2019年,資生堂設立中國事業(yè)創(chuàng)新投資室,以探索深度參與本土創(chuàng)新的戰(zhàn)略路徑;2020年初,資生堂在上海開設了首個共享辦公空間——資生堂致美創(chuàng)新中心,將消費者、創(chuàng)業(yè)者、行業(yè)洞察專家和新創(chuàng)企業(yè)連接在一起。

2022年雙方擁有了同一種身份:成立投資公司,直接投資中國初創(chuàng)、潛力企業(yè)。2022年5月8日,歐萊雅宣布在中國市場設立首家投資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資有限公司,緊接著的5月10日,資生堂宣布成立廈門資悅股權投資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

從目前已經發(fā)生的投資項目看,雙方看中的方向具有差異化。歐萊雅第一筆投的是本土香水品牌“聞獻”;資生堂則投資了膠原蛋白企業(yè)“創(chuàng)健醫(yī)療”。

此前歐萊雅方面曾表示,新成立的投資公司重點投資對象有三類,即美妝初創(chuàng)品牌、美妝突破性技術項目以及在美妝新技術服務方面具有潛力的企業(yè)。資生堂則重點聚焦美妝、健康等前沿市場新興品牌及上下游相關技術公司。

為了適應本土化

美妝巨頭的投資身份轉變,與中國本土化有關。

歐萊雅北亞總裁及中國首席執(zhí)行官費博瑞曾對記者表示,中國市場很講究速度和規(guī)模,必須得抓得足夠快,才能在未來實現規(guī)模化。這也是在中國設立投資公司的主要原因,急需擁有一個能與中國美妝市場生態(tài)圈緊密相連的本土團隊。

此前,廣州市麥穗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博曾對記者表示,歐萊雅在早期收購的很多國內品牌,例如小護士、美即,不管是出于雪藏目的,還是占領份額的目的,基本都不成功。換句話說,水土不服,收了這些品牌之后,原有的團隊包括創(chuàng)始人都紛紛離開,這對品牌而言,就是無根之木、無水之源,慢慢就會干涸。

歐萊雅投出的第一個項目是香水品牌“聞獻DOCUMENTS”。該品牌創(chuàng)始人孟昭然曾對記者表示,歐萊雅中國的首個投資公司之所以投資了聞獻,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歐萊雅全球CEO的變化。之前的CEO不太信奉早期投資的邏輯,更信奉直接買賣,品牌成熟就買,不會做這種早期的風險投資。但新的CEO更激進,因為考慮到全球局勢和整個投融資市場的趨勢,越來越興起去參與早期投資。

“投資品牌要比收購品牌更具價值和意義。”劉博說,投資一個團隊,會幫助歐萊雅對品牌基因調性、整個戰(zhàn)略的認知得更清晰。如果只作為投資,品牌的上升率、存活率、成功率會比較高。

競爭加劇

在國際美妝巨頭動身的同一時間,本土頭部美妝企業(yè)也紛紛開始了行動。

2022年5月,華熙生物設立了海南海熙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yè),將探索在皮膚科學領域的品牌生態(tài)布局,聚焦功效性護膚研發(fā)和品牌孵化。

6月底,“薇諾娜”母公司貝泰妮用1億元參投紅杉資本作為管理人、紅杉坤鵬作為普通合伙人設立的紅杉基金。該基金主要關注科技、醫(yī)療健康、消費服務等行業(yè)的投資機會。同一個月,貝泰妮投資了底妝品牌“方里”。

11月,本土彩妝品牌“毛戈平”控股的杭州星屹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注冊資本為 1 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毛霓萍,經營范圍包括股權投資。次月,丸美股份發(fā)布公告稱,擬與北京縱橫金鼎共同出資,設立產業(yè)投資基金青島茂達,布局美麗消費上下游產業(yè)鏈。

比起“船大掉頭難”的國際美妝企業(yè),本土美妝企業(yè)反應更為迅速,珀萊雅、華熙生物、貝泰妮、花西子等一批新銳本土品牌逐漸在中國市場里占據了席位。隨著愈發(fā)增多的投資動作,雙方競爭勢必加劇。

劉博曾對記者表示,“國際美妝巨頭只是暫時領先了,其實國貨厚積薄發(fā)的力量也比較大,另外,其他國家的品牌,在爆品這一塊兒的突圍也很強,比如噴霧類、防曬類和洗護類等,還是有比較大的份額,所以不可能集中在少數的國際品牌里面”。

2023年,在國際美妝巨頭加碼搶注本土資源的背景下,國內美妝產業(yè)上下游資源必將進一步整合和集中。而實力強大的企業(yè)將更有機會占有原料、人才、研發(fā)等資源。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大消費新聞部記者
長期關注文娛行業(yè)、文娛消費,聚焦市場動態(tài)和事件背后的人和故事。新聞線索可聯系xiechuchu@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