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客·牧月拾書|

云也退2024-05-13 16:59

云也退/文 No.10

《隔離: 防疫安全線的歷史與未來》

(美)杰夫·馬納夫/(美)妮古拉·特莉/著涂瑋瑛/蕭永群/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24年3月月

這本書一定會有爭議,因為作者的走訪調(diào)查的記錄和分析,看上去不太好支持他們的樂觀結(jié)論:“不確定性可能意味著機遇,也可能意味著威脅”,“未來的幾十年里,我們幾乎肯定會更加依賴隔離,而不是逐步解封。”美國人總是批評美國的,兩位作者對美國缺乏醫(yī)療保健這方面態(tài)度很嚴厲,作為對比,他們充分肯定了中國的防疫站的功效,不過他們不會探討中國人“惜命”的文化。談歷史的部分增加了很多新知,例如宇航員登月回來后的隔離,以及古早年代的隔離是一種宗教行為,等等。

No.9

《德語猶太流亡者筆下的中國故事》

綦甲福/徐冠群/主編商務(wù)印書館 2024年1月

猶太人的特殊性在于他們天生的多重身份:他們既是猶太人,又是德國人、奧地利人、美國人、意大利人、法國人、伊拉克人……等等,其中很多人,尤其是德語世界的猶太人,主要來自德國人和奧地利,他們都不認為自己是猶太人。但在1930年代希特勒上臺發(fā)動系統(tǒng)性的反猶運動之后,他們不得不作為“猶太人”踏上流亡異地之路。

一部分人來到了當時幾乎無政府的上海。一般來說,他們心里都抵觸猶太身份,不想把自己看做背井離鄉(xiāng)的人,可是從登岸以來,人數(shù)清點、住房分配、金錢資助之類的事務(wù),又給他們牢牢貼上了“猶太”“難民”“流亡者”的標記,影響著他們對周圍環(huán)境的看法和態(tài)度。

這本書中收錄的猶太流亡者寫的文章都很短小,但能反映他們的矛盾心理,他們把注意力投向生活里的小細節(jié),轉(zhuǎn)移內(nèi)心的焦慮不安。每個人都在竭力尋找有尊嚴地活下來的方法,但是不同的人的來歷和境遇不一,對這座遠東城市的認同也大不一樣。集子中收錄的一組馬克斯·莫爾的家信特別有看頭,這位有著作家才華的猶太醫(yī)生,向妻子許諾說一旦在上海立業(yè),就把她和女兒都接過來,可惜他因早逝而未能如愿。

No.8

《人命如何定價: 美國社會衡量生命價值的迷思與不公》

(美)霍華德·史蒂文·弗里德曼/著 方宇/譯也人·上海書店出版社 2023年11月

一場災(zāi)難,幾多死者,痛苦只是一時,事后的賠償引起的可能是漫長的折磨,也會有無窮的爭議。弗里德曼從“911”寫起,他說,那一天的三千多名死者獲得的賠償數(shù)額上下差距很大,最“便宜”的賠了25萬美元,最高的賠償金額則是700萬美元,這些數(shù)字的計算,涉及眾多難以梳理清楚的細節(jié),而其中最為根本的一條原則,是成本收益計算。

書中出現(xiàn)最多的詞匯是“成本收益”,是“經(jīng)濟學(xué)家”以及“厭惡”“厭煩”。經(jīng)濟學(xué)家總是使用成本收益原則來判斷各種社會事件,付出多大的成本,就該有對等的多少收益,然而在給人命定價這方面,該原則的使用就會使人厭惡。在塌樓中死去的小孩,因為他一直是家中的“負資產(chǎn)”,光吃飯而不能為家里帶來經(jīng)濟收益,為此家庭獲得的賠償就較少,而一個年薪可觀的對沖基金經(jīng)理人,因為他支持了全家的優(yōu)渥生活,為此獲得的賠償就很高,這合理嗎?此外,一對第二天就要正式結(jié)婚的男女,男人橫死于災(zāi)難,就因為婚姻尚不存在,未婚妻就無法得到任何賠償,這合理嗎?一個名校高知和一個沒什么學(xué)歷可言的社工人員得到同樣金額的賠償,這合理嗎?

雖然這本書寫的是美國的事,圍繞著美國的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人壽保險體系、司法體系的運行展開討論,但是議題對我們而言也都很熟悉,畢竟經(jīng)濟社會的運作規(guī)則擺在這里,“我的命值多少錢”這一灰色的問題,早晚會遇到。

No.7

《規(guī)則為什么會失敗: 法律管不住的人類行為暗碼》

(荷)本雅明·范·羅伊/(美)亞當·費恩/著 高虹遠/譯理想國·上海三聯(lián)書店 2023年10月

立法者僅僅通過撰寫文本,就希望改變真實的日常行為。但是,無論是印刷文本還是數(shù)字文本,它們?nèi)绾斡绊懳覀兊男袨??書本上的法律如何變成行動中的法律?這絕非易事?;蛘邠Q句話講,為了準確診斷社會問題,就需要將人類行為考慮在內(nèi)。

這本書并不屬于好看的,而且像第五章談?wù)摰?ldquo;公民服從”之類,看上去也距離中國人太遠。然而越是往后,書中的創(chuàng)見就越多,其不是紙上談兵地說法律制定者應(yīng)該如何如何,而是探討例如一個組織內(nèi)部的成員是如何行為的,以及該如何知曉成員的想法,促成共識和互相理解。不論是企業(yè)經(jīng)營者還是教育工作者,只要有心,都可以在書中找到有用的案例。

No.6

《蒙古世紀:元代中國的視覺文化(1271—1368)》

(英)馬嘯鴻/著 賴星睿/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24年1月

巨大的雜糅感,是在探究元代文化時的常見感受。根據(jù)書中所敘述的視覺藝術(shù)材料,我們看不出像漢代、唐代、宋代那樣特色比較鮮明的“氣象”。元代像一個空間,恰逢那時的藝術(shù)家各自展示各自的本領(lǐng),彼此難以看出呼應(yīng)和聯(lián)動,即便有,也不能“代表”元代。王朝的統(tǒng)治者和文人藝術(shù)家的關(guān)系貌似是彼此“擱置”的。這本書很漂亮,它的雜糅一定不免于批評,然而這種缺憾也標出了一種看待元代,以及看待其他中國朝代的方法。

No.5

 《依然瘋狂: 女性作家與女性主義想象》

(美)桑德拉·吉爾伯特 /(美)蘇珊·古芭/著 張艷/許敏/譯浦睿文化·湖南文藝出版社 2024年3月

出版界的人都意識到,方今最好賣的也最容易安全出版的是女性主題的書,于是許多匆忙攢起來的稿子,戴一頂涉女的帽子也就出版了。在這種形式下,可信賴的作者就顯得難得了,昔日《閣樓上的瘋女人》一書的作者,吉爾伯特和古芭,就是這樣兩位。

這本書看起來不過是對20世紀下半期的“女性主義史”的一次勾述,但寫作本身達到了很高的文學(xué)批評的水平。在1970年代的女性主義寫作中,凱特·米列特的《性政治》一書,正是走的文學(xué)批評的路徑,《依然瘋狂》也是如此,在滿目女作家和作品中,看到烏蘇拉·K·勒昆、蘇珊·桑塔格、托妮·莫瑞森等的名字,會是很興奮的,不管作者對她們持怎樣的評價。作品和作家的經(jīng)歷編織在了一起,體現(xiàn)了成色十足的人文主義精神。而且,此書寫于川普上臺、分裂主義政治席卷全球之時,今日讀來,自能感覺到作者的女性主義立場是有堅實的基礎(chǔ)的。

No.4

《游戲與人》

(法)羅歇·凱盧瓦/著 余軼/譯明室Lucida·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24年2月

約翰·赫伊津哈的《游戲的人》雖為開創(chuàng)性之作,但年頭較早,的確需要一本凱盧瓦這樣的專著來深化這一主題。出于學(xué)術(shù)寫作的慣例,凱盧瓦把游戲分了四種類別:競爭型、機運型、模仿型和眩暈型,從打牌、下棋、碰碰車到賭博,包括一定范圍內(nèi)的打仗,都可以在游戲的視角下進行觀照。

他透過游戲的演化來描寫社會是如何一步步建構(gòu)到今天的樣子的,哪些游戲形態(tài)盛行于早期人類之中,哪些又為更為“文明”的社會所采納。

凱盧瓦的書寫比赫伊津哈更加清晰易懂,不無讓人眼前一亮的表述。他更是談?wù)摿嗣婢摺⑿〕筮@類極為復(fù)雜的文化現(xiàn)象,戴上面具的人,例如薩滿巫師,他是真想把自己替換成另一個形象,擁有那個形象的靈魂,還是僅僅為了蒙蔽眾人?眾人為何又真的會被他催眠?而小丑又是一種怎樣的存在,他們對他人的滑稽模仿,究竟是如何取悅他人的?

此書是一本1960年代學(xué)術(shù)氛圍的產(chǎn)物,凱盧瓦似乎過度地把游戲和社會實踐聯(lián)系在了一起,他在談?wù)撚螒騾⑴c者需要默認的規(guī)則,以及溢出這些規(guī)則會給社會帶來怎樣的破壞,在半個多世紀后看起來會不太著調(diào),如今這類作品的側(cè)重點可能會轉(zhuǎn)移到游戲成癮的生理學(xué)機制等等。但是他探討化裝舞會、狂歡節(jié)等活動中人的大腦所處的神經(jīng)狀態(tài),卻是給今天的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出發(fā)點。

No.3

《焚身以火: 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與萊昂納德·科恩的救贖》

(以)馬蒂·弗里德曼/著 高冀蒙/譯萬有引力·廣東人民出版社 2024年1月

從加拿大來到以色列,書寫以色列當今和過去的種種,馬蒂·弗里德曼是個追尋夢想的人,他在各類寫作中都提到,自己的闖蕩是對命運安排的積極響應(yīng)。他是聽著萊昂納德·科恩的音樂長大的,在加拿大,科恩一向被視為國寶,而當他在21世紀來到以色列,并在2009年去了科恩的特拉維夫音樂會現(xiàn)場,看到五萬人如何為科恩陶醉后,他啟動了自己的這一場寫作冒險。

1973 年10 月的第二周,“贖罪日戰(zhàn)爭”爆發(fā),遭突襲的以色列一度陷入絕境,而科恩在此時穿越西奈沙漠來到以軍前線。他坐在彈藥箱上,和幾個軍中的音樂人合作演唱,他不是來給以色列鼓勁的,一些人當時甚至不知道他是誰,他只是有意圖地“恰好”到此,來感受戰(zhàn)場,來獲取靈感。

弗里德曼從科恩當時的手稿中取得了大量的內(nèi)容,尤其是了解了《Lover Lover Lover》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和修改過程。他寫了一個深刻的故事,一個即便是從未聽過科恩的音樂的讀者也會被打動的故事。在戰(zhàn)爭的一線,科恩對抗著自己心中的部族忠誠,想把歌曲唱給所有的人聽,不只是以色列的戰(zhàn)士,還包括他們的埃及對手,包括所有卷入其中、受傷和死去的人。

No.2

《烏賊骨: 蒙塔萊詩集》

(意)歐金尼奧·蒙塔萊/著 劉國鵬/譯雅眾文化·中信出版集團 2024年3月

蒙塔萊的詩集中譯,值得始終期待?!稙踬\骨》的深度和美學(xué)品質(zhì)是很容易被誤解的,他不會刻意用典,為意象充填學(xué)識,他是抒情的,富于音樂性和色彩的,在他的文字圖景中有大海的潮氣,檸檬的香味,有突兀的殘墻,猛然的槍響,關(guān)鍵還有分秒毫厘之間的注意。

這個最新譯本中,詩作的整體性保持得相當好,看不出故意制造的迎合中文讀者口味的節(jié)奏,也沒有對詞匯的任何偏俗的使用。蒙塔萊的嚴肅性完全抗拒“金句摘抄”,并且,如果在他的詩中看到“眼前一亮的比喻”,那絕對是誤讀和錯失。從第一首《檸檬》起,他的聲音就是獨一無二的,他多用第二人稱的訴說、勸誡、表白口吻,但嚴格地把心事的流露限制在他所處的環(huán)境里,任何想要淺薄地“使用”他的表達的人,都應(yīng)知難而退。

書中所附索爾米的詩評《蒙塔萊一九二五》實在是令人嘆服,索爾米所說的“開放式的咸澀的氣息令整本詩集芳香四溢”,在中譯文中完全再現(xiàn),真是絕妙好事。

譯者劉國鵬在后記里的幾句話,也是精到得不由我摘于此:“《烏賊骨》是一組消極而又無法擺脫的詩歌,是一組緊緊攫住我們的‘必然性’的詩歌,它是幾乎不給我們留下一線生機,或許也是不留絲毫‘奇跡’‘神跡’的詩歌。”讀者應(yīng)該懂得,好詩所提升的和滋養(yǎng)的,遠不只是“欣賞品位”“哲學(xué)素養(yǎng)”之類的東西。

No.1

《屏幕上的受苦者》

(德)黑特·史德耶爾/著 烏蘭托雅/譯新行思·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月

2024年3月十一二歲的小孩擁有了個人第一個智能手機,第一次使用它,第一次在商品目錄里劃動,第一次登錄社媒賬號,第一次發(fā)出一張圖。這些“第一次”意味著什么,是大人從未想過的。大人每天都在做這些事情,除了“如今生活很便利”“網(wǎng)上什么都有”之外,也不會有更多的反思。但在黑特·史德耶爾眼里,這類行為至少有一種意味:接受和擁抱擬像(影像和圖像),遠離和遺忘現(xiàn)實。

你購買一樣?xùn)|西,你認同的不是這樣?xùn)|西本身,而是它的圖像,當這樣?xùn)|西到手,即便明顯“與圖像不符”,你也不會懷疑當初看中的圖像的“正確”屬性。不知不覺,屏幕不再是人與事物之間的介質(zhì),屏幕借助圖像取代了事物,成為它本身??纯茨切┟鎸σ粋€圖像不斷“打賞”的人,在他們沖動的幻覺里,金錢和屏幕中人一樣都是數(shù)字化的,它的積累和消耗是從虛無到虛無。“他至少賺到錢了”——今日的人們說起那些聚集了大量口水的網(wǎng)紅事物,總會曖昧地來這么一句。此即本書前言里的無情論斷:“市場”是唯一的神明,人們忙于生產(chǎn)圖像,謀取更大的“變現(xiàn)”機會,同時預(yù)期了它們的瞬息即逝。史德耶爾在第一篇文章中把今人的生存狀態(tài)描繪為“自由墜落”,在第三篇里,她敘述了人們是從何時開始競相把自己轉(zhuǎn)化為圖像這一“被欲望浸透的商品”。我們的孩子生在一個普遍只能感受圖像的刺激的社會環(huán)境里。不要把史德耶爾的文章低估為憤世嫉俗,如果馬克思活在當今,他寫出的也會是她這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