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理財C位被公募基金超越 銀行理財子公司如何破局?

老盈盈2023-09-07 17:50

圖片來源:IC photo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老盈盈  9月6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顯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規(guī)模27.69萬億元。這個數(shù)字已經超過了同期銀行理財市場25.34萬億元的規(guī)模。

“公募基金規(guī)模反超銀行理財規(guī)模,理財規(guī)模和去年相比也有所收縮,但其實目前公募行業(yè)也存在著痛點,就是基民不賺錢。而且大家逐漸認為個人投資者直接參與股市的難度會越來越大,所以有部分的投資人想要獲得更穩(wěn)的收益,資金也有可能再往理財進行相應的流動。”9月6日,一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市場總監(jiān)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說。

記者同時了解到,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還是以固收類低波動穩(wěn)健型產品為主,但它們也在積極布局混合權益類產品,采用“1+N(固收+多策略)”相結合的投資方式,以在資產端建立一個門類比較齊全的資產體系,從而提升產品業(yè)績,實現(xiàn)投資人財富的保值、增值。

“資產管理和財富服務需要融合”

“公募基金規(guī)模首次超過銀行理財規(guī)模”已成為資管圈熱門話題。此前,銀行業(yè)理財?shù)怯浲泄苤行陌l(fā)布《中國銀行業(yè)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3年上)》顯示,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存續(xù)規(guī)模為25.34萬億元,較去年底下降了8.35%。

盡管銀行理財產品規(guī)模有所縮減,但在多位資管人士看來銀行理財仍大有作為。在上述市場總監(jiān)看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相比其它金融機構有著比較獨特的優(yōu)勢,比如,它是銀行的一部分,相比其它金融機構有更多客戶接觸點;同時,理財子公司也是從銀行平臺上脫胎而來,與銀行客群、銀行渠道、銀行分支行的團隊客戶經理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另外,國內大量的金融客群還留在銀行體系里,如果銀行體系的客群資產配置要從不動產、存款轉向其它金融產品,理財產品依然會是他們的首選;最后則是,銀行理財能滿足投資人對低風險、穩(wěn)健投資風格的需求。

中金公司銀行業(yè)首席分析師張帥帥亦認為,盡管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存續(xù)規(guī)模被公募基金反超,但依然是居民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配置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中,九成以上為個人投資者,而公募基金產品的配置則仍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銀行理財子公司有非常多的展業(yè)空間,這些空間包括資產管理行業(yè),也包括往上游、下游去延伸,例如在投顧端和資產端的一些嘗試。

“當一個客戶走到銀行或者財富管理機構,他有非常具體的風險偏好和需求,比如說流動性的需求、保障性的需求、獲取一定股權收益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的產品貨架不是非常豐富,這個客戶便會跳到其他機構進行產品的購買。”張帥帥在近日舉辦的平安理財產品及投資策略沙龍上如此說。

他同時表示,近段時間“公募降費”鬧得沸沸揚揚,好像投資人對成本都非常關心,其實這件事在財富管理里沒有顯得那么重要。事實上,客戶不會特別關心機構給他配的10種產品中,某一種產品收益率或成本的情況。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機構已經把投資人最核心的訴求解決了,單品購買屬于比較小的需求。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客戶需要的是服務、是投顧,所以屬于財富管理的核心場景要建立起來。

“其實這就是銀行理財很大的優(yōu)勢。”上述市場總監(jiān)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理財子公司做資產管理和銀行做財富服務,可以天然結合在一起,只有資產管理和財富服務融合之后,才有可能為投資人提供更多解決方案,同時讓投顧服務建立在一個比較好的基礎上;如果沒有資管和財富的融合,談投顧業(yè)務是缺乏基礎的,而理財子公司是有先天優(yōu)勢這樣做的。

盡管去年年底理財產品破凈潮、贖回潮的出現(xiàn),對投資者的信心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擊,但目前銀行理財收益市場正在迎來回暖。上述《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月度平均收益率為3.39%,相比2022年理財產品2.09%平均收益率,提高了1.3個百分點。

“拿這個數(shù)據去跟其它的金融產品做對比,比如說存款、公募基金同類型的產品、股混類的產品,或者股票等等,它的收益率變成了數(shù)一數(shù)二有吸引力的產品了。在這個過程中,相信投資者也好,銀行理財也好,財富管理代銷機構也好,其實都經歷了一波投教的過程,對于堅定地執(zhí)行凈值化有了更多經驗上的借鑒。”張帥帥稱。

“打造獨具特色的投研體系”

那么,在目前理財子公司供給的產品以固收類居多,且存在同質化的情況下,下一階段該如何提前預判監(jiān)測產品風險狀況,如何打造更豐富的產品譜系滿足居民多元化投資需求呢?這一問題也正是當下理財子公司們需要面對的考驗。

9月5日,一位華南理財子公司的產品部門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以往產品的風險主要是靠一些定性的工具來判斷和分析,這個其實容易出誤差。去年很多產品破凈,投資人為什么反應大?這里可能就有一個客戶認知錯配的問題。也就是說,理財子公司沒有通過銷售渠道準確地向投資人傳達這個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沒有辦法達成客戶認知預期和產品定位之間的一個匹配。

該人士同時表示,在向客戶傳達產品風險收益的信息之前,對于產品風險管理,要有一些量化的手段或者工具能夠提前預判監(jiān)測到產品風險的狀況,例如凈值如何變化,凈值變化背后有哪些驅動因素,過往幾年這個產品表現(xiàn)怎么樣等等,都需要進行歸因分析。

記者同時從多位理財子公司人士了解到,理財子公司盡管目前還是主打貨幣和低波動穩(wěn)健的產品為主,但他們也在積極布局混合權益類產品。盡管從全行業(yè)來看,含權益類產品的占比還是非常低,但是他們認為這只是理財行業(yè)或者理財子公司發(fā)展早期階段的情況而已,并不代表未來含權益類產品沒有成長的空間。

從投資策略方面來看,理財子公司基本都是采用“1+N”的策略。其中,“1”是指固收策略,“N”是指固收策略以外的多策略投資。在理財子公司人士看來,多策略是理財子公司目前的一個短板,所以他們會采取一個開放的態(tài)度,和各類資管機構都進行一些合作,取長補短,把“1+N”的策略庫和工具箱豐富起來,在資產端建立一個門類比較齊全的資產體系,從而提升產品業(yè)績,為投資人財富保值、增值。

另外,理財子公司還需要打破以往“以產品為中心”的賣方銷售模式,轉向以“客戶為中心”的買方投顧模式。

“我們做產品創(chuàng)設的時候,以往多多少少會以產品為中心,自上而下做產品創(chuàng)設,現(xiàn)在應該轉成自下而上,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做好產品的創(chuàng)設,這樣我們才可能把客戶的需求了解清楚、解讀清楚,然后把它轉化成我們產品的語言。所以在這個產品的創(chuàng)設過程之中,投顧要解決的事情不再是一個一個具體的產品或者工具,更多的應該是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是一類產品或者產品組合。”多位理財子公司人士都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看法。

他們同時亦表示,理財子公司投研體系的打造,要有別于公募基金或保險資管,走差異化的路徑。因為理財子公司所服務的客群數(shù)量龐大,決定了要有很多產品滿足很多投資人不同的需求,管理的規(guī)模可能是很大的,這樣一種業(yè)態(tài)如果簡單地照搬公募基金“以明星基金經理領銜的投研體系”,顯然不太現(xiàn)實;而且,理財子公司大量產品都是短期產品,如果簡單照搬保險資管“長期資產配置”的投研模式,也不大可行;所以理財子公司要建立與資金屬性、客群風險偏好相適應的有特色的投研體系。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廣州采訪部主任
關注華南金融機構、資本市場及區(qū)域內重大新聞事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