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部高清工業(yè)紀錄片《大國重器》總導演講述幕后故事(三)

閑聊幕后故事2022-05-02 07:37

文 / 劉寶恒 

北京菜市口十字路口西南角一座居民樓的十層,2012年5月《大國重器》劇組在這里安營扎寨。六月的天氣還沒有熱起來,但菜市口很熱。正在建設的地鐵7號線菜市口站房工地就在樓下。

老鄭指著窗外馬路邊的工地圍擋對我說,老主任你看,自從老鄭來到央視,見到我總是這樣稱呼。老鄭讓我看的就是那個站房工地。他告訴我,別看工地上只有一個不算高的龍門吊車,工地上也沒有車馬喧騰??傻叵聨资讋t是機器轟鳴,土走龍煙。幾十米長的巨型盾構機每天24小時不停掘進,同時把水泥拱形預制件鋪設完成,地鐵的通道隨著盾構機的推進隨即建成。

目前,中國各地修建地鐵使用的盾構機都是中國自己制造的。過去,完全依賴外國的機器,再早之前則是明挖。 

這讓我想起上世紀70年代北京地鐵二號線建設時候的情景。沿著現(xiàn)在的二環(huán)路城墻,地上挖出了幾十米寬幾十米深的大溝,地鐵通道建成,再用土把大溝填平。

那時,沒有盾構機,地鐵施工只能采取這樣的笨辦法,這就是明挖。兩者的效率相差十倍不止。

裝備制造業(yè),改變著建設者的行為,也更迅速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大國重器》攝制組現(xiàn)場采

夜色漸濃,我讓樓下小副食店送來燕京普啤五瓶,開始我們的前期采訪對談,我把這叫做兵馬未動,糧草備足。用以指導即將開始的分集導演前采工作的理論基礎,就是我說的糧草。

我問老鄭,你怎么知道盾構機的情況?老鄭得意一笑,我前不久剛剛幫人寫完北京地鐵建設的紀錄片解說詞。原來如此,難怪行家的樣子。

回到我們的糧草。我覺得,我們必須制定幾條前采指導建議,讓導演拿著這個尺子,去丈量我們需要的材料,這些材料就是搭建我們這部片子的基礎型材。

對!老鄭隨后問我,這些年,有哪部反映改革開放成就的紀錄片是工業(yè)題材的?我說,可能有,但說不上來。老鄭說,其實沒有。 

我想了想似有所悟。一直以來,工業(yè)題材的影片都是專題片的呈現(xiàn)方式。 

所謂專題片方式,就是由撰稿者寫好類似經(jīng)驗總結(jié)樣子的解說詞,由攝影師拍攝一些各種工業(yè)設備和操作的空鏡頭作為畫面,然后按照解說詞的內(nèi)容編輯成片,再配上解說詞的聲音、音樂,片子就大功告成。

幾十年來,這就是工業(yè)題材片子的基本面貌。這樣的片子很難感動人,很難深入人心,自然沒人能記住它的存在。

沒錯!老鄭說,工業(yè)題材紀錄片要想做得“不一樣”,不用講什么創(chuàng)新,只要回到紀錄片最初的樣子就行。按照你的說法,就是講人的故事,講機器制造的故事,這是第一條。

怎樣講故事呢?講制造機器的細節(jié),講制造機器的人,講他們的情感,矛盾,艱辛,喜悅;這是第二條。 

第三條,讓內(nèi)行看熱鬧,讓外行看門道,我說。說說為啥這樣做,老鄭問。 

機器制造是大學問,作為紀錄片怎么說都不會超出制造者對機器的理解。而人物的情感則千差萬別,讓機器制造的研究者和制造者,也就是內(nèi)行,在觀看紀錄片時互動情感,一定會引起共鳴。

《大國重器》攝制組現(xiàn)場采

讓外行看門道,就是把機器制造的一些細節(jié)展示出來,讓普通人看到制造的過程,奧秘,了解機器制造的艱難,嚴謹,美感,精細,觀賞紀錄片的興趣必然產(chǎn)生。

同時,還可以了解機器與人們?nèi)粘I畹年P系,增長相關的行業(yè)知識,知道機器制造及其應用與國家發(fā)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激發(fā)人們對機器制造者的崇敬和感激。 

第四條,以上三條都是手段,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些細節(jié)和故事內(nèi)容表達紀錄片的主題,不能表達主題的故事,將不被采用。 

不知不覺,窗外晨光熹微,地鐵工地的燈光徹夜通明。 

馬路上,早班的公交車和自行車載著人們奔向各自的工作場所。他們不知道,在他們行走的馬路下面,有著怎樣一番情景,幾年后,將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我們就是要通過紀錄片的過程展示,讓人們知道,機器制造與普通人的關系,機器離他們很近,不是冰涼的鋼鐵巨獸,他們有溫度,有情感,機器和制造機器的人,就是身邊的你、我、他。

講故事的紀錄片與人有著天然的親近。

窗外,天色大亮,五瓶啤酒喝完,微醺老鄭,鼾聲入夢。

  

版權聲明:以上內(nèi)容為《經(jīng)濟觀察報》社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經(jīng)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jīng)《經(jīng)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zhuǎn)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