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光:唯有改革 | 中國重汽五年登頂啟示錄

種昂2023-08-31 23:31

(封面圖片來源:CFP)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種昂 濟南報道 “‘誰說國有企業(yè)搞不好?’我們用實際行動向總書記、向全省人民交出了一份亮麗的重汽答卷!”2023年8月28日下午15時,在“中國重汽改革重組發(fā)展五周年”大會上,當譚旭光再次站在臺上,面對著數千名領導干部與職工代表時,第一句這樣說道。

微信圖片_20230831223828

山東重工集團董事長、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譚旭光 受訪者供圖

五年前的9月1日,譚旭光曾面對著相似的場景。彼時,他剛剛被任命為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面對中國重汽干部職工說出了“我回家了”的開場白。

2018年,正值全國開展第二輪國企改革的熱潮。時代的命題、政府的囑托、企業(yè)的現(xiàn)狀倒逼譚旭光上任伊始便發(fā)起了一場規(guī)??涨暗母母?ldquo;風暴”。

這五年,譚旭光在中國重汽的時光可謂波瀾起伏。隨著一輪輪改革走向深水區(qū),數萬人的“鐵飯碗”“大鍋飯”被砸破,存續(xù)多年的腐敗鏈條被逐一斬斷,動了別人“利益”的譚旭光不得不面對著來自企業(yè)內部、供銷體系以及社會上的諸多非議、指責。

可“譚大膽”改革的決心不為所動,“國企改革,很簡單,也沒啥新招,關鍵是看改革措施能否執(zhí)行到位,敢不敢去撞擊矛盾”。

歷經一輪輪改革,頂住多方阻力,闖過重卡行業(yè)“歷史最差的一年”,如今的中國重汽在行業(yè)低谷期完成了驚人的跨越——銷量、市場占有率從國內第三躍居到行業(yè)第一。

國企改革沒有終點。此時此刻,譚旭光又將帶領中國重汽駛向何方?

砍掉地產:心無旁騖攻主業(yè)

特殊的時點,相似的場景,譚旭光感慨萬千。“中國重汽風風雨雨走過的這五年,既有艱難險阻的磨礪,又有驚濤駭浪的考驗;既有起伏跌宕的斗爭,又有浴火重生的涅槃……”

都說國企改革必須要經歷“刮骨療毒”的劇烈陣痛。所幸, “陣痛”后的中國重汽讓譚旭光感到欣慰——這是“中國重汽改革重組發(fā)展的五年,是新舊動能轉換的五年,更是創(chuàng)新成果迸發(fā)的五年”。他也兌現(xiàn)了當初立下的誓言,“用3-5年時間,將中國重汽打造成為中國第一”。

而這一切,還要從5年前說起。

山東汽車產業(yè)整合源于2009年山東重工集團的組建,但關鍵的一步在于2018年。8月30日下午17時,山東省政府第16次常務會議通過了濟南市委市政府的報告——任命譚旭光兼任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開創(chuàng)了山東重工對中國重汽先整合后重組的模式。

身掛山東重工、濰柴集團和中國重汽帥印的譚旭光,在接受任命的那一刻就表示,“發(fā)展中國重汽是山東省委省政府交給我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也是我人生中又一次艱巨而神圣的挑戰(zhàn)。”

當時,正值全國新一輪國企改革剛剛啟動,譚旭光深知,此次重返之路必定崎嶇難行。

1998年上一輪國企改革時,譚旭光被任命為濰柴廠廠長,在就職演說時向濰柴職工“約法三章”。2018年站在中國重汽干部職工面前,譚旭光說道,“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和新的團隊也向中國重汽的全體員工做出同樣的承諾——‘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不作老好人,不當太平官;撲下身子,真抓實干,為企業(yè)干實事,為職工辦好事;以身作則,清正廉潔,要求職工做到的,我們首先做到,不允許職工做的,我們堅決不做’。”

譚旭光人稱“譚大膽”,此次操刀中國重汽改革,依舊保持著他大刀闊斧的作風,上任當天就在大會上斬釘截鐵地宣布了第一項決策——砍掉房地產業(yè)務,聚焦重卡主業(yè)。

“凡是成功的企業(yè),一定是心無旁騖攻主業(yè)。很多次地方政府在濰柴投資時,想給濰柴批地搞房地產,都被我回絕了,我要把發(fā)動機賣的比房地產還掙錢。我聽說,中國重汽的房地產是個品牌,我馬上考慮盡快把他賣掉。為什么,因為我不懂。”譚旭光直言,“一家企業(yè)干主業(yè)都不掙錢,配上商業(yè)用地后,靠房地產掙了錢,核心競爭力一定是零!”

原來,這家老牌國企多年來還有著房地產、醫(yī)院、幼兒園、物業(yè)等一大堆輔業(yè),患上了“主業(yè)不精”“輔業(yè)過多”“包袱沉重”等國企通病。其中,地產業(yè)務體量最大、占用資金最多。

“重汽地產干了10年,占有100多億的資金,中國重汽上市公司貸款只有50多億,整個集團170多億。好的年份,地產掙了1個多億,不好的年份只有98萬元;而100億元的資金,存在銀行里能掙2個億,放貸也能掙6個億。如果再發(fā)生一場經濟危機,企業(yè)會有多大的經營風險?”譚旭光向經濟觀察報表達了他的看法。

2020年4月底,中國重汽集團將所有地產業(yè)務以48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中國房地產巨頭碧桂園,標志著這家重卡國企全面退出房地產業(yè)務。

如今,連地產龍頭碧桂園都陷入債務危機,中國重汽卻因及早退出,規(guī)避了風險。

力推改革:導入市場機制

上任的前幾個月,譚旭光像一位修車的老機師,四處找尋這個老牌國企在換擋提速中存在的雜音、潛在的隱患和深藏的積弊。

老齡化嚴重是國企一大通病。僅中國重汽卡車公司55歲以上職工就多達600余人,其中一線職工430多人,管理干部170多人。整個集團在改革前中層干部平均年齡達50.1歲。

譚旭光還發(fā)現(xiàn),中國重汽存在“人員過多、人浮于事”“整體結構極不合理”的現(xiàn)象。截至2018年底,中國重汽的用工總數是4.21萬人,總人數是一汽青島解放的近兩倍。其中,管理人員5235人,營銷人員1993人。而濰柴發(fā)動機板塊年銷售收入同樣是600多億元,職工總數不足1.7萬人,管理人員只有1000人。

譚旭光常常深入一線傾聽基層職工的心聲。部分職工提出,國企收入分配存在“大鍋飯”“平均主義”現(xiàn)象,工人的工資差距很小,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比如,技師每月補助只有100元,高級技師也僅為150元補助。獎勵標準十多年不變,早已與市場脫軌,幾乎起不到激勵作用。

有的反映,“派遣工日常勞動量過重,長期無法轉正”,而有些通過“走后門”進來的正式工卻躺在“大鍋飯”“鐵飯碗”的保護下只干輕活,“派遣工轉正,明碼標價要給領導送錢”……直面一線職工的吐槽,譚旭光忍不住震怒連連、拍案不止。

“發(fā)展生態(tài)不良、法人治理結構混亂、人浮于事、論資排輩、干部老化、職位繁雜、包袱沉重……”憑借主政國企的多年經驗,譚旭光做出診斷——中國重汽的沉疴痼疾正是二十年前遺留下來的病患,在上一輪國企改革中就應該去除的。

譚旭光在改革動員中告誡員工,重型汽車與固定資產投資密切關聯(lián),是一個周期性強、競爭充分的行業(yè)。“如果在行業(yè)景氣的時候不下決心把‘殘’和‘缺’解決,下一次經濟危機中可能就會徹底完蛋!”

面對一線職工迫切的改革呼聲,譚旭光首先啟動了“三項制度”改革(人事制度、勞動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激發(fā)企業(yè)內部活力,重塑“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工資能高能低”的市場化機制。這是1998年上一輪國企改革的利器。只有這樣,才能使其“成為一個充滿活力、運行高效的有機整體,無論多大的經濟危機都能扛過去”。

從2019年1月開始,中國重汽啟動了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人事調整——此次競聘總共涉及所有65個二級部門、279人次,徹底打破論資排輩的舊有制度,通過公開競爭選拔中層干部。

兩個月后,中國重汽公布了第一輪改革的成果:2018年8月底,中國重汽原有中層干部329人,現(xiàn)在是228人,同比下降30.7%。其中,正部級之前是92人,現(xiàn)在是69人,減少23人;副部級之前是237人,現(xiàn)在是163人,減少74人。

“競爭上崗不等于一勞永逸、永遠不變,下一步每個人都將在工作中時刻接受考驗、接受監(jiān)督、接受考核,每年將按照KPI考核結果進行優(yōu)勝劣汰,循環(huán)式優(yōu)化干部隊伍。”說起這次人事制度改革,譚旭光對眾多干部職工說道。

同時,中國重汽將派遣工和合同工的轉換通道全面開放,一視同仁,包括勞動條件一致,不能歧視性地讓合同工干輕活,讓派遣工干重活;勞動待遇一致,實行同工同酬,按照市場化規(guī)則,收入只與個人能力和業(yè)績掛鉤;考核標準、晉升標準完全一致等。

針對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大鍋飯現(xiàn)象,中國重汽打破了論資排輩的平均主義,完全以業(yè)績論英雄,人員收入差距陡然拉大。

“企業(yè)不怕給干部職工高工資,就怕收入高了不能創(chuàng)造高價值”“我不是你們的老板,我們共同的老板是客戶”“什么叫市場?市場就是戰(zhàn)場,市場就是命令,市場要求我們所有人必須遵循和服從”……譚旭光總結道,“國企改革,很簡單,也沒啥新招,關鍵是看改革措施能否執(zhí)行到位,敢不敢去撞擊矛盾”。

斬斷利益鏈:當年省下50億利潤

有人說,成功的企業(yè)各有各的理由,倒閉破產的原因卻如出一轍——管理的失效。掌舵國企二十年的譚旭光深知此道,為了堵住失血點,他一上任就收緊了中國重汽的成本費用支出。

2019年前4個月,中國重汽差旅費、接待費、辦公費等,與2018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123%、77%、51%,其中行政接待費全部歸零。此前中國重汽的差旅費約1.8億元,接待費約0.6億元。

2019年上半年,中國重汽集團凈利潤31.4億元,其中26億元是國企改革節(jié)省的各種成本。“如果沒有這場改革、沒有從采購等方面壓縮成本,上半年中國重汽可能只有5個億的利潤,如果再跑冒滴漏一些,很可能就會陷入虧損的邊緣。”

譚旭光還發(fā)現(xiàn),中國重汽4500家零部件供應商中,235家是獨家供貨,2000多家是重復的。從2019年開始,中國重汽嘗試改革供應商體系——供應商數量從4500家降至4000家,單一供應商被完全消滅,2020年供應商數量再減1000家。

譚旭光說,“改革成敗取決于敢不敢向‘惰性’亮劍、向‘腐敗’亮劍。流出去的是利益,留下來的是利潤。”2019年中國重汽通過降低各種成本、費用,就節(jié)省下50多億元。

據統(tǒng)計,中國重汽五年來采購降本累計貢獻270億元;辦公費、接待費從2018年的1.5億元,“攔腰式”降到2022年的3406萬元,降幅77%,累計節(jié)省3.4億元。

改革斬斷存續(xù)多年的腐敗鏈條,砸破數萬人“鐵飯碗”,調整數千人工作崗位的同時,也讓各種矛盾的焦點指向譚旭光本人。有人曾跟譚旭光感慨,“老譚啊,你干濰柴董事長十多年沒有一封舉報信,可來了中國重汽不到一年,已有上百封了。”事實上,在中國重汽改革中,企業(yè)內外的非議之聲始終不絕于耳。

譚旭光自知史無前例的改革必然會遭遇空前的阻力,公開說道,“我這個人不怕死,我將骨灰盒放在濰坊不如放在濟南的英雄山上,我既然來到重汽就做好了各種準備。”

譚旭光兼任山東重工、濰柴集團與中國重汽董事長,外界最關心的是實體資產如何整合,而有著幾十起海內外并購經驗的譚旭光最在意的卻是文化的融合、生態(tài)的打造。在他看來,國企發(fā)展不能抱殘守缺。中國重汽的“殘”就是老國有企業(yè)普遍存在的問題,發(fā)展生態(tài)不良,“缺”的則是激情文化。

“企業(yè)最核心的東西是什么?是收入和利潤嗎?我認為不是,收入和利潤只是結果和表象。是業(yè)務和產品嗎?也不是,業(yè)務和產品都是有時限性的,也是會變的。企業(yè)的內核,歸根結底是文化、是精神、是基因,只有文化是生生不息的。我的目標就是將中國重汽打造成一支鋼鐵團隊、虎狼之師。”

赴中國重汽上任的第一天,譚旭光就組建了融合辦公室,互派干部學習交流,并全面導入濰柴“客戶滿意是我們的宗旨”的核心價值觀、“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一天當兩天半用”的效率文化、“干就負責做就到位”的執(zhí)行力文化……激發(fā)國企干部職工積極性。

改革雖難,但譚旭光畢竟有過成功的經驗,“改革工作不成功核心就是領導干部思想不一致”,所以改革的重點指向各級管理干部。

有一次,譚旭光在基層視察時,看到生產車間辦公室均配有沙發(fā),立即下令把生產一線辦公室的沙發(fā)通通“砸掉”。“辦公室不是讓人享受的地方,車間主任是生產一線的頭雁,只有轉變作風,走出辦公室,現(xiàn)場解決問題,為職工作出表率,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干出高質量的產品。”

此后,譚旭光要求在集團層面,要建立高效透明化的集團總部,不僅要取締所有領導干部辦公室的沙發(fā),還要把封閉門變成透明玻璃門,隨時接受大家監(jiān)督,更是在新建成的未來科技大廈全面推行敞開式大廳集中辦公。

在他看來,國企改革的關鍵就是要全面建立起敢想敢干、善打勝仗的團隊文化,建立起以上率下、帶頭沖鋒的干事作風,建立起重獎重罰、能上能下的剛性機制,才能爆發(fā)出強大的執(zhí)行力、戰(zhàn)斗力、生命力。

經歷了一系列如堵住“失血點”、導入市場機制、塑造新文化的改革,中國重汽開始換擋提速。

逆勢登頂:從第三升至榜首

果然,如譚旭光所料,2022年改革中的中國重汽就與一場空前的行業(yè)危機突如其來。

這一年,因受經濟增速放緩、各地新冠疫情復雜多變、物流不暢等因素影響,中國重卡市場遭遇“歷史最差的一年”,企業(yè)業(yè)績普遍大跌一半以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全國2022年重卡銷售約67.2萬輛,同比下降51.8%。

但與此同時,隨著一輪輪國企改革效應的釋放,去除積弊的中國重汽煥然一新。

截至目前,中國重汽干部總數從1597人降到1142人,降幅28.5%;平均年齡由46.1歲降到40.7歲,其中“80后”占比從27.3%提升到73.3%;本科學歷以上占比從82.8%提升到96.7%,干部隊伍更加年輕化、專業(yè)化、國際化。

中國重汽研發(fā)投入占比從2018年的2%,翻番到2022年的4.3%,五年研發(fā)投入126億元,是前15年的總和。研發(fā)人員從2018年的1102人,增長到3936人,增長近3倍,其中博士從9人增長到83人。

中國重汽全面推進市場化考核,舍得重獎,敢于重罰,以結果為導向,以業(yè)績論英雄。漸漸的,激情文化重塑了干部職工的精氣神,一支高素質、年輕化、有激情的管理團隊日漸形成。

可是,改革3年之后,嚴峻的考驗來了。這是檢驗國企改革成果的最佳時機。

如何在彎道超車、在逆勢翻盤,譚旭光定下了“絕不做低端產品、絕不走低端路線、絕不搞低價競爭”的原則,他另辟蹊徑,選擇全力發(fā)揮大集團協(xié)同效應奪取市場。

中國重汽開創(chuàng)出“大集團協(xié)同創(chuàng)新+產業(yè)鏈鏈合創(chuàng)新+產學研一體創(chuàng)新”的模式,構建起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全鏈條的生態(tài)圈。

中國重汽一位市場部負責人介紹道,山東重工有著全系列發(fā)動機、車橋、變速箱等重卡核心零部件,還有著各種工程機械業(yè)務,能與中國重汽在動力總成、重卡整車以及工程機械等各層面產生協(xié)同效應。

重組中國重汽后,上游濰柴發(fā)動機,向終端輸送成熟的科技成果;中國重汽承接上游技術優(yōu)勢變現(xiàn)為市場優(yōu)勢。如,濰柴研發(fā)出的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2.28%柴油機和54.16%天然氣發(fā)動機配套在中國重汽重卡上,使得中國重汽獲得了強動力、低油耗、高可靠性等技術領先。這正是當下市場追捧的熱點。

此外,濰柴全系列發(fā)動機幫助中國重汽開發(fā)出全系列商用車,使其能夠在42個細分市場、120個應用場景實現(xiàn)全覆蓋,逐一實現(xiàn)市場突破;山推、山重建機與中國重汽在工程機械諸多產品實現(xiàn)取長補短;技術聯(lián)合開發(fā)也助其重塑黃河品牌,推出全球首款風阻系數0.349的新一代自主高端重卡、中國首款氫燃料發(fā)動機高端“雪蠟車”……

“資源共享+協(xié)同作戰(zhàn)”還體現(xiàn)在企業(yè)多個部門之中。中國重汽將國內市場劃分出12個“戰(zhàn)區(qū)”,率先探索戰(zhàn)區(qū)作戰(zhàn)模式、聯(lián)合空降模,由主要領導掛帥,聯(lián)合技術、工程、質量、市場等組成一個個跨兵種聯(lián)合作戰(zhàn)單元走出辦公樓、直接奔向一線,收集客戶需求、掌握市場痛點,回企業(yè)配置資源、定向研發(fā),從速解決難題。

“不同于轎車,重卡、工程機械作業(yè)環(huán)境千差萬別,實際需求也不盡相同。只有快速了解需求、快速反應解決難題,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快人一步。”上述市場負責人說道,產業(yè)協(xié)同就是最大化綜合利用資源的能力,中國重汽在市場中實現(xiàn)了由“賣產品”向“賣解決方案”的轉變。

銷量是技術、產品、機制、管理、服務、文化等企業(yè)綜合實力的顯現(xiàn)。2022年,在牽引車市場,中國重汽市以占率31.7%,奪下行業(yè)第一的位置;自卸車市占率16.8%,升至第二;載貨車市場占有率15.5%,提升5.6%;專用車市占率12.9%,提升2.8%。中國重汽旗下高端品牌汕德卡,在高端牽引車市場市占率39%,單一品牌行業(yè)第一。

國內市場低迷,中國重汽就充分發(fā)揮海外市場的傳統(tǒng)優(yōu)勢,用外循環(huán)平抑內循環(huán)。2022年出口重卡8.85萬輛,同比增長63.8%,連續(xù)18年保持行業(yè)出口第一。在與國際巨頭正面交鋒中,出口高端產品占比由2018年的2.7%,提升到現(xiàn)在的32%。出口收入占比從2018年的15.4%,提升到現(xiàn)在的51.2%,成為支撐整個企業(yè)的重要支柱。

出乎業(yè)界預料,在2022年重卡行業(yè)“歷史最差的一年”,中國重汽彎道超車、逆勢登頂,重卡銷量和市占率從長期第三躍居國內第一,其中市場占有率從重組前的16.5%提升到2023年上半年的26.6%。2023年上半年,這兩項指標仍穩(wěn)居榜首。中國重汽在市場低迷期與回暖期均能經受住考驗,并非曇花一現(xiàn)。

微信圖片_20230831224002

中國重汽集團在2022年行業(yè)低谷期逆勢登頂,銷量從全國第三躍居榜首 受訪者供圖

百年重汽:唯有改革才有未來

回顧這五年的經歷,譚旭光一時難掩澎湃的心潮,但他此刻還有一個更大的愿望。

誕生于1930年的中國重汽集團,到2030年就要成為一家百年企業(yè)了。他在思索如何才能讓它青春永駐、百年長青。

譚旭光麾下有眾多百年品牌,德國林德液壓、法國博杜安大缸徑發(fā)動機、意大利法拉帝旗下諸多游艇……它們均經歷了巨額虧損、瀕臨破產的危機,正是譚旭光將其重組、挽救。

事實上,中國重汽在1998年也曾經歷一次破產重整,上一輪國企改革的不徹底積累至今形成了阻礙發(fā)展“殘”與“缺”。

譚旭光語重心長地告誡干部職工,“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我們沒有任何的退路,改革、二次改革、將改革進行到底,是唯一的選擇。”

面向百年,譚旭光為中國重汽制定出更宏偉的發(fā)展目標——建設屹立不倒、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車集團,2030年全系列商用車銷量力爭再翻一番,營業(yè)收入力爭突破3000億元;打造站在行業(yè)巔峰、備受全球尊重的科技型強企,研發(fā)投入要在高位增長的基礎上再翻一番,占比達到6%-8%;擦亮中國智造邁向高端、走向世界的最亮麗名片,構建更加均衡暢通的雙循環(huán)新發(fā)展格局,2030年出口收入力爭突破1000億元;構筑最吸引人、最激發(fā)人、最成就人的超級“夢工廠”。高質量引進人才,研發(fā)人員要從現(xiàn)在的不足4000人,突破到萬人規(guī)模,博士和全球高端人才要翻番增長,突破到500人。

他暢想道,“百年的中國重汽將是一個崇尚奮斗、雙向成就的最美舞臺,將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全球大家庭,將是一個同心相連、命運相系的價值共同體。百年重汽,人人都有機遇、人人皆能出彩、人人都是主角!”

如何實現(xiàn)這些,譚旭光說道,“歷史證明,改革是不斷戰(zhàn)勝危機的成功法寶,是我們永不褪色的精神內核,唯有改革才有出路,唯有改革才有未來!”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深度調查部資深記者
關注石化、鋼鐵、機械制造以及山東地區(qū)區(qū)域新聞報道,擅長公司新聞分析、人物特寫、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