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攤”有序回歸上海灘

丁文婷2023-04-15 10:25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經濟觀察報 記者 丁文婷 晚上9點后,走在上海街頭,會看到一幅與白天全然不同的景象。

“這是我十年來第一次在上??吹秸ù當?。”在青浦區(qū)住了10年的一位上海居民,一邊感嘆一邊將鏡頭對準炸串攤——這值得發(fā)一條朋友圈來紀念。

類似的景象也發(fā)生在數(shù)十公里外的閔行區(qū)。晚上9點后,虹梅路與東蘭路地鐵站相隔不過2公里的距離內,幾乎每個十字路口都有品類豐富的“上海攤”,年糕車、水果車、豬肘子車、炒飯攤,甚至是賣運動鞋的車。

這其中就有賣水果的老何,過去四年,他幾乎每天都會將南匯的水果拖到市區(qū)來賣。老何上了些年紀,對新聞時事并不太關心,但他清楚記得去年9月的一則消息——上海不再全面禁止“路邊攤”,這則消息在小販間口口相傳,讓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2022年9月23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上海市市容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條例》,其中對設攤不再“一禁了之”的內容最受關注,對設攤經營、占道經營從“全面禁止”改為“適度放開”“有序設攤”的消息沖上了微博熱搜。

今年2月20日,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發(fā)布公告,為進一步加強設攤經營活動管理,規(guī)范市民集市、創(chuàng)意夜市、分時步行街、超出門窗和外墻經營(簡稱“外擺位”)等新型設攤行為,相關部門研究擬定了《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新時期設攤經營活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區(qū)人民政府會同市有關部門可以劃定設攤開放區(qū),設置特色點、疏導點、管控點。

這也標志著“上海攤”在逐步規(guī)范。

信號

小雅和源源幾乎是同一時間開始擺攤的。去年9月,小雅來到上海最大的露天夜市——泗涇夜市時,攤位并不多,只有一些食品商家將攤位外擺在路邊。即使在后來圍滿了攤位的花壇四周,也只有包括小雅在內的兩家攤位。“攤位就在9月開始的3個月內迅速聚集了起來,慢慢形成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小雅回憶。

源源也差不多在那時到泗涇夜市擺起了攤,賣梅花小蛋糕和冰湯圓。從事了十幾年美容行業(yè)的源源,2019年開了一家美容店,在疫情影響下關了門。2022年9月底,源源決定從江蘇到上海擺攤,賣小吃。

選擇到上海的原因有二:一是上海經濟好,擺攤能賺錢;二是上海將有序開放設攤的信號給了她信心,“新規(guī)一出,很多人都躍躍欲試”。

“95后”小雅原本在一家餐飲店做店長。2022年初的三個月封控期,住在集體宿舍里的員工們缺少食物,工資也被拖欠,所有重擔都壓在了小雅身上。解封后,小雅便辭了職。憑借之前在餐飲店工作的經驗,小雅來到泗涇夜市擺攤,她賣的烤苕皮和雞蛋仔接連成了夜市的人氣爆款。在小雅看來,她其實是被動地站到了風口之上,擺攤以來,每個月的收入比之前上班時翻了好幾倍。

夜市里“網紅”小吃“來個蛋堡”的攤主大彬是黑龍江人,從南京一所211高校的機械工程專業(yè)畢業(yè)后,他一直在大連一家半導體芯片企業(yè)工作。決定辭職擺攤后,大彬在老家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學習了5種小吃的制作方法,來到上海后,又花了一個多月考察擺攤地點,從各大夜市看到各類商務寫字樓周邊,最終在泗涇夜市支起了一個攤位賣雞蛋漢堡。

最初,父母對大彬“脫下長衫”的選擇非常不認可?,F(xiàn)在,生意好時,一天能賣大幾百個雞蛋漢堡,收入比上班時翻倍了,大彬的媽媽也來到上海當幫手。“現(xiàn)在,幾乎每天都有不少年輕人到攤位前問我擺攤的事。”大彬說。

重整

在泗涇夜市擺攤幾個月后,去年12月,大彬還是選擇花8000多元/月租下泗涇夜市的半張門面,在店鋪門前外擺賣雞蛋漢堡。“野攤并不穩(wěn)定。”大彬解釋,夜市實際上也是自發(fā)聚集的“野市”,最不穩(wěn)定的因素來源于城管,攤販們需要時刻與和城管賽跑,如果被抓住不僅要罰款,擺攤車也要被扣留一段時間。隔壁一位攤主為了不影響做生意,甚至準備了三個小推車,這樣即使被抓了,也不會耽誤開張。

而且,因為攤位不固定,經常會有攤販因為搶位而打架。夜市地面污水橫流、布滿油污,十分粘膩。夏天不可避免地有蒼蠅蚊蟲和揮之不去的異味。

這也是小雅和源源這樣年輕的擺攤新人有些接受不了的。“雖然是擺攤,但我們都想擺干凈衛(wèi)生的、合規(guī)穩(wěn)定的攤。我們也想有回頭客哩!”源源說。

今年3月,鎮(zhèn)屬物業(yè)公司上海泗房物業(yè)公司接手夜市管理工作,全面整治泗涇夜市。夜市在3月1日臨時關閉,3月31日,經歷一個月重整,夜市重新開張。

原本雜亂無序的夜市變了樣,夜幕降臨,上海松江泗涇地鐵站3號口的泗涇夜市迎來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蚵仔煎、甑糕、肉夾饃、車輪餅、卷面皮、鐵板豆腐,這里匯聚了全國各地的小吃。而為了引導人流,物業(yè)管理人員分設了出入口。

重整后的夜市外擺攤位按照“準入制”管理,由市場監(jiān)管局等職能部門審核從業(yè)者健康證明、身份信息、衛(wèi)生許可證等,通過后再行營業(yè)。

“擺攤的攤販都需要持證上崗,只有符合要求的攤主才能拿到《外擺攤位臨時經營公示卡》并在夜市里擺攤。”一位攤主告訴經濟觀察報,拿到公示卡需要提供營業(yè)執(zhí)照、衛(wèi)生許可證、從業(yè)人員健康證,同時,對食材的進貨渠道和煤氣都有要求,需要和煤氣公司簽約。

除了證照要齊全,攤位上的食品加工處理區(qū)域也要達標。一位攤主告訴經濟觀察報,過去,夜市里做冷飲、涼菜、撈汁小海鮮等各種冷加工食品的不少,但露天攤位受到條件限制,用冷柜保存食品的非常少,食物很容易壞。“每日客流量不同,許多當日做好的小海鮮可能賣不掉,一些攤主會將成本較高的小海鮮放到第二天繼續(xù)賣。”該名攤主表示,整改后,做生冷涼拌的攤位都被清退了。如果想做冷加工,也只能在店鋪內操作,且需要專門設計冷菜間或飲品專區(qū)。

大彬對泗涇夜市的變化如數(shù)家珍,過去地面上烏黑的油污不見了,有了自己的固定攤位后,大家對攤位環(huán)境更愛護了,收攤后自己會打理,晚上收攤后,也會有物業(yè)的人進行打掃。“過去夜市里幾乎看不到垃圾桶,吃完東西的包裝袋只能亂扔,現(xiàn)在垃圾桶都有幾十個”。

轉變

對老何這樣擺了6年多“野攤”的“老人”來說,一個顯著的感受是,去年年末以來,路邊擺攤的人越來越多了。“各式各樣的都有。”老何說,原本擺攤的地鐵口只有他一家,今年陸續(xù)冒出了5家小吃攤。

一家福建的鞋廠甚至在上海各個區(qū)域設置了26個地攤點,用于清理上海倉庫的庫存。店鋪租金太高,一天也清不出去幾雙,而地攤清貨的效果不錯。近千雙運動鞋散落在地面上,幾個小伙子扯著嗓子喊著“品牌運動鞋,通通60,60一雙!”因為城管晚上仍會對野攤進行管理,一晚上可能只能擺上一個多小時,但好的時候能賣出近百雙。該名攤販表示,去年12月份后,雖然城管也會管,有時候可能需要交數(shù)額不等的罰款,但至少不會把車拖走了。“城管來了我們就走,那天不賣了就是”。

老何這幾個月再也沒有被城管連瓜帶車地拖走扣留了,老何戲稱之為“文明執(zhí)法”。不過老何十分清楚,即使野攤越來越多,執(zhí)法也更加人性化了,但野攤仍然是不被允許的。“還是會有城管的,不可能所有地方都能擺攤。”城管工作人員告訴老何,會規(guī)劃出允許的地方進行擺攤,未來可以去指定的地方擺攤。

老何注意到,半個月前,就在自己擺攤的馬路對面,起了一個鐵皮小房子開始賣小吃,早上有豆?jié){、包子、粽子,晚上有雜糧煎餅、炸雞柳、炸串和煎餅馃子,那是老何眼中的“正規(guī)軍”,官方的名字叫美食驛站。

“正規(guī)軍”老白之前在菜市場里有個熏魚店,后來自己在菜場外擺了個雜糧煎餅的小攤子,但人流量并不大,老白上個月才來到美食驛站做煎餅馃子,驛站由政府批準、投放,餐飲公司負責管理運營。老白告訴經濟觀察報,因為驛站設置在地鐵口,現(xiàn)在一天的銷量抵得上過去一周。

實際上,地攤正在上海有條件地回歸。

2022年12月1日施行的新修訂版《管理條例》,對設攤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新版條例二十一條規(guī)定“區(qū)人民政府會同市有關部門根據需要,……可以劃定一定的公共區(qū)域用于從事經營活動”。

這也給了《指導意見》的政策依據?!吨笇б庖姟吩诩毣瘮[攤細則方面提出的“分類分區(qū)管理”是一大亮點。允許區(qū)級政府劃定設攤開放區(qū),設置特色點、疏導點、管控點。

特色點是以新型業(yè)態(tài)為主,符合城市高品質要求,品牌化、主題化、特色化的集市、夜市、外擺位、限時步行街等點位。特色點的設置,應由區(qū)人民政府會同市有關部門,組織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建立市民意見征求、設置和撤銷機制。疏導點是以服務基本民生為主,采取入場入室經營的點位。管控點是以銷售自產農副產品為主,利用閑置空間經營的點位。

此外,全市還將劃定嚴禁區(qū)、嚴控區(qū)、控制區(qū)。嚴禁區(qū)、嚴控區(qū)以外的其他區(qū)域,可以設置特色點、疏導點、管控點。在個人設攤方面,食品攤販和街頭藝人應具備相應的資質,符合條件的個人可以向運營主體提出申請。個人設攤期間,應按照運營主體的管理要求,落實責任區(qū)管理等相關規(guī)定,共同維護城市環(huán)境。

源源非常期待《指導意見》進一步落地,她的規(guī)劃是今年在上海開4-5個攤位。“不擺野攤,都要是正規(guī)的攤位。”源源和小雅剛剛合伙租下距離泗涇夜市40多公里的寶山區(qū)“香吧拉”夜市的一個攤位,那是一個經過政府備案的新開夜市,將在4月20日左右開業(yè)。源源也會趁周末入駐一些美食集市、臨時夜市。“現(xiàn)在這類夜市比去年我剛來上海時多多了。”源源經常挑選不過來,這些美食集市的租金100元-300元/天不等,有些夜市為了吸引人氣甚至會讓攤販免費入駐。

小雅也計劃著在上海擺更多攤。她不認為擺攤是生活所迫,年輕人選擇擺攤更多是為了賺錢和自由,大家都厭倦了每天擁擠的早高峰地鐵和格子間里寫PPT的枯燥與重復。

曾經,小雅覺得不可能一直擺攤,最終肯定要開個店,那樣才能“穩(wěn)定下來”,但現(xiàn)在,她有了新想法,近兩年來,上海不斷鼓勵“人間煙火氣”的回歸,外灘楓徑、安義夜巷、凱田路夜市以及商業(yè)體沿街外擺位等具有特色的商業(yè)形式不斷涌現(xiàn)。擺攤也在逐漸正規(guī)化、合法化。“也許未來地攤也會成為一種正經營生,可以一直擺下去。”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不動產運營報道部記者
關注華東地區(qū)房地產與大健康,探索資本背后的故事。
工作郵箱:dingwenti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