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的思考 預見“大學前、大合作、大未來”

王國平2022-06-20 11:00

(圖中后排左一為王國平,右一為陶韋伽)


王國平/文

不久前,與河南明明教育創(chuàng)始人陶韋伽交流,一起探討學前教育的深層問題,交流之后思考與整理,謂之“大學前、大合作、大未來”。

事實上,很多學前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在當前政策和疫情之下,學前教育的生存點和發(fā)展點在何處?在信念和信心的堅守和建設中,我們將以怎樣的大合作來迎接大未來?在責任和己任的道德配位中,我們能為業(yè)界的發(fā)展提供什么樣的服務?


大學前“大”在哪里?

大學前,我是從陶韋伽陶總口中聽到這個概念,猛一聽還誤以為說的是“大學之前”,后來懂了,是個新概念,指的是“幼兒園+托育”,是“小學之前”。

我對這個“大”,很感興趣,并在交流中,從兩個角度解讀了“大學前”中的“大”:

第一,是教育長度增大。

倒退十年說托育,話題多是圍繞沒人幫助照護孩子,所以才托付給小區(qū)鄰里的“小微型幼兒園”。顯然,話里話外幾乎說的都是“照護”,就如四五十年前的機關單位“托兒所”。

近幾年不是這樣了,從家長對早期教育的認知和認同,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呼吁,再到社會教育機構的熱心介入,更有幼兒園教育的向下延伸,一時間,托育熱了,教育體系延長了,原本“小學前的教育”變成了“幼兒園+托育”了。

第二,是教育比重增大。

很久以來,人們在談說教育時,幼兒園教育始終很邊緣,很“小兒科”,也就是說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缺少“比重”感。

但近年情況有變,不僅幼教(幼兒園教育)的熱度高燃,就連原本照護兒童的托育也被熱傳遞了。我曾說過,熱度只是表面,內在的原因是大家對教育科學的認識,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還說過一個觀點,就目前來看,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含金量極少,幾乎屬于純考試教育,而有含金量的真教育在哪?只有幼兒園和托育,這兩個階段的教育,因為沒有考試這檔子事,所以,可以很舒緩、很從容,可以按部就班的培養(yǎng)兒童的各項能力,以及在生活、游戲和活動中,有目的發(fā)展各種素質。

這就是“大學前”的教育,內涵和營養(yǎng)都很豐富,能滋養(yǎng)人的一生,包括決定未來的高考。所以,對比中小學教育來講,這兩個階段的教育,堪稱大教育。


大合作怎么合?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贝蠛献鞲拍畹尼屃x就是“和合”,就是“和諧”,是在競爭中的和諧。

競爭中的和諧就是拒絕雙輸模式,建構合作發(fā)展的業(yè)態(tài)行為,并以挑戰(zhàn)昨天的自己為第一競爭對象。

于是,在這樣的理念下,我們便可以坐下來,在陽光心態(tài)下交流學習,并在同一平臺上共同發(fā)展。尤其是,當整個行業(yè)在國家大政方針下,在走向規(guī)范發(fā)展的進程中,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一個不分公辦民辦的學前大教育體系,正在集結中。

說到這當感謝學前微主編,以孫敏為首的這個團隊,這兩年走進了許許多多幼兒園,從來不看牌牌是“姓公還是姓民”,因為,在他們的認識下,不論公辦還是民辦,都是人民辦,也都是為人民辦。

這就對了,他們所干的事就是打通公辦民辦的所謂壁壘,架起教育一家人的橋梁,以教育至上的態(tài)度做教育,看的只有合作,只有合作意義上的發(fā)展。

所以,大合作的概念應該屬于和諧社會,應該屬于天下教育一家人,應該定性第一競爭對象是昨天的自己,然后,業(yè)界和合。


大未來什么樣?

我沒法直接描繪幼教的大未來,但我們可以用科學發(fā)展觀,預見未來:

未來,社會對幼兒園的評價只有質量好壞,特色優(yōu)劣,不論誰辦的;

未來,只想著辦教育賺錢的幼教投資人,必出局;

未來,社會上依然健在的教育服務機構,出發(fā)點、落腳點、歸宿點三點歸一,都皈依教育,而不是企業(yè);

未來,合作中有競爭,競爭中有合作,其發(fā)展模式叫做“競合模式”;

未來,教育局不談公辦民辦,因教育本身應該天下為公,盡管民辦幼兒園是民辦但也是公益性組織(這是我們的期待);

未來,陶總說的“大未來”還要繼續(xù)大,要把嬰兒出生后的教育鏈接過來,要建構一套科學育兒的知識體系,要培養(yǎng)一批早期家庭育兒指導師;

未來,教育的發(fā)生沒有斷點,教育的環(huán)境沒有邊界。

未來已來,時不我待。我們一起來迎接屬于預見和一定遇見的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