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姚洋:解決房地產問題,要讓房價降下來

田進2022-12-10 08:55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進 12月3日,一封由姚洋等六位經濟學家聯名發(fā)表的《關于放開經濟活動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引發(fā)市場關注。

從目前反饋來看,這是一次提振市場信心的發(fā)聲,中國經濟在經歷2022年數次不確定性事件后,4700余萬民營企業(yè)主體需要更多信息來重構投資信心;這也是一次及時的發(fā)聲,近期疫情防控措施持續(xù)優(yōu)化,《建議》為疫情迎來轉折點后的經濟發(fā)展提供了諸多細化建議;這更是一次幾番思量的發(fā)聲,為2023年的中國經濟發(fā)展構建了一幅美好輪廓。

在《建議》中,關鍵一條是建議將2023年GDP增速目標設定為5%以上,向各界傳遞把發(fā)展放在首要任務、放開經濟活動的明確信號,以穩(wěn)定預期、提振各方信心。要知道,這是在2022年前三季度GDP增長3%,多個國際機構持續(xù)下調世界經濟增速背景下提出的建議。

為何會建議設立5%以上的GDP增速目標?中國經濟在2023年可能面臨哪些不確定性事件?我們需要多久才能徹底擺脫疫情帶來的影響?接下來的政策又將呈現怎樣的走勢?

12月7日,針對上述問題,經濟觀察報專訪了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院長姚洋。作為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知名學者,曾在2016年當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2008年、2014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數十年來,姚洋也持續(xù)不斷地為中國經濟改革方向與面臨的挑戰(zhàn)發(fā)聲。

姚洋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只要疫情防控舉措放開,中國經濟就沒有問題?,F在我們需要修復的,是過去一些政策留下的后遺癥。如果明年經濟活動放開得比較順利,GDP增速在6%以上都是有可能的。當然,還需要注意政策在經濟復蘇過程中調整過快等風險。”

與此同時,姚洋表示,學者的發(fā)聲不應該去害怕擔風險。“只要你的發(fā)聲是具有建設性的,政府是愿意聽的。這些年下來,這方面我自己的感觸是非常深的。”

| 對話 |

5%以上的GDP增速

經濟觀察報:此前多個國際機構對于明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并不樂觀,提出明年中國5%以上的經濟增長建議主要基于怎樣的考量?

姚洋:一些國際機構對于中國明年經濟增長的預測值比較低,多在4%-5%左右。我們提出5%以上的GDP增速建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仍然在5.5%-6%左右。中國的儲蓄率非常高,在45%以上,如果儲蓄能轉化為投資,據我計算,能夠貢獻3.75個百分點的GDP增長。與此同時,全要素生產率即技術進步率對GDP增長的貢獻,約占20%-40%。取個平均值,得出中國經濟潛在增長速度在5.5%左右,因此把目標定在5%以上應該是很合理的。

事實上,因為2022年GDP增長的基數較低,如果明年經濟活動放開得比較順利,GDP增速在6%以上都是有可能的。總體上,只要疫情防控舉措不出現反復,達到5%應該是比較容易實現的目標。

經濟觀察報:相比此前兩年,12月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沒有提及“經濟運行在合理區(qū)間”,這意味著什么?

姚洋:從發(fā)布的會議全文來看,大篇幅在談明年的經濟工作,這釋放出一個非常明確且強烈的信號,就是明年要拼經濟。

當然全文沒有提及經濟增長運行在合理區(qū)間內。我想這也意味著,并不能確定明年的經濟增速到底有多少。當然,我們作為學者可以做一些判斷,我覺得5%以上的GDP增速應該沒有問題。事實上,在明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建議應確定一個GDP增長目標,這對提振市場信心、凝聚力量有幫助,因為今年經濟增長面臨的一大阻礙就是市場信心不太足。

2023年政策預期

經濟觀察報:對于明年經濟工作,你有哪些政策預期?

姚洋:我預判政府還是會在財政政策上發(fā)力,貨幣政策則是走著瞧,相機抉擇。

在實質性的政策方面,其實政府最應該做的是,怎么讓房地產銷售和投資不再跌下去。在房地產持續(xù)了一年多的負增長后,如何止跌回升才是關鍵。如果房地產持續(xù)負增長,對消費影響程度非常大。因為房地產是長鏈條行業(yè),房地產不振,提振消費的難度非常大。

今年為提振房地產已經出臺了系列舉措,但實話實說,舉措力度還不夠大。而且在方法上,我希望不要老守著過去那些措施,需要轉換思路。

今年下半年,各地政府為了“保交樓”發(fā)了大量的城投債,然后拿著城投債的錢去“保交樓”。“保交樓”是否為一個正確的選擇,需要辯證地看待。因為房地產企業(yè)并沒有活過來,房地產市場信心沒有回來,行業(yè)沒有進入一個自我運轉的正常軌道。

我們需要一些花費比較小,但同時見效比較大的舉措,讓房地產市場能自己運轉起來。

經濟觀察報:在你看來,提振房地產市場有哪些花費比較小,但同時見效比較大的措施?

姚洋:第一,讓房價降下來?,F在很多地方房子是有價無市。我們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2022年房地產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下降超20%,但房價依然堅挺不動,顯然這是不正常的。我不相信房價降低40%,老百姓還不會去買房子,這樣房地產市場的景氣就能回來。這條舉措政府也幾乎不用花錢。

可能有些房地產企業(yè)會抱怨一降價就要死掉。此前,我們總是在說房地產企業(yè)太多了,如果被迫降價,一些房地產企業(yè)支撐不下去,剛好可以讓他們退出市場,這是房地產市場洗牌的大好機會。本來在經濟下行時,就會有一批企業(yè)退出市場。

可能有人會預警,這條舉措會讓銀行的壞賬風險進一步暴露。但你不讓它暴露,它就會和爛柿子一樣,里頭全爛掉了,就一層皮光鮮,你就覺得它沒事嗎?總有一天還是會暴露出來。

房地產價格是一個解壓閥,可以釋放壓力,而且得讓銀行和房地產企業(yè)得到一個教訓——房地產不是穩(wěn)賺不賠的行業(yè)。你不做這一點,它就改變不過來。

第二,能不能像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采取的舉措那樣,由政府出資成立一個國家隊,通過其一兩萬億元的資金規(guī)模去買股市上的房企“三好生”的股票,相當于給好的房地產企業(yè)投下贊成票,穩(wěn)定企業(yè)信心,這也是可以做的。

我相信,相比現在的舉措,以上兩種方法既省錢,而且效果還能更好。

現在零打碎敲的“保交樓”成本太高,讓地方政府背上了巨大的包袱,效果又不好。許多地方政府根本沒錢,甚至公務員、教師工資都發(fā)不出來,為了“保交樓”,只能去舉債。這就是放任地方政府弄一大堆商業(yè)性債務,最后問題都會集中到地方政府的商業(yè)性債務上,窟窿越來越大,總有一天要還。

此前,我們已經經歷過一輪債務置換。上一輪債務置換,地方政府用專項債的錢來還商業(yè)性債務,相當于最后還是由全體老百姓來買單。為什么非得把老路再走一遍,讓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債務,最后實在不行了,再來一次債務置換。

目前來看,上述兩條舉措是明年讓房地產重回正軌更行之有效、成本低且見效快的辦法。

對于讓房價降下來可能造成哪些負面效應,我沒有準確計算過。房價下跌,肯定有一些房地產公司破產倒閉,他們的銀行借款也可能會出現壞賬。但與其讓房子荒廢在那賣不出去,還不如由銀行來清算拍賣。

房地產已經經歷了一年多的大幅度下跌,房地產市場也面臨諸多問題,想找到一條沒有任何痛苦的解決方案是不可能的,這本賬也算不過來,肯定有一些人要來承擔損失。這時,必須讓那些效率比較低的房地產企業(yè)、貸款上沒做好工作的銀行來承擔,這是市場優(yōu)勝劣汰的規(guī)律。這對于一個正常的房地產市場而言,恐怕是必要的。

經濟觀察報:哪些因素可能會阻礙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

姚洋:第一個阻礙就是房地產市場的持續(xù)下行,我們要給予重視。

其次,按照過往經驗,我們面臨的另一個風險是政策調節(jié)的動作太快。比如,2020年因為房地產市場的過熱,出臺了三條紅線、銀行分類管理等政策,結果很快就把房地產給打趴下來。我覺得,政府要能夠容忍經濟的一些過熱。政府政策能否慢一點、柔和一點,是我們明年應該關注的一個問題。

對于經濟復蘇過程中可能的通脹問題,今年年初政府工作報告設定了3%左右的CPI增速目標,我當時就說,能達到3%就真的令人欣喜,因為這說明經濟在復蘇、需求在上漲。但實際上,剔除豬肉價格上漲因素,我們在2022年后面幾個月面臨的是通縮問題。

因此,明年政府工作報告在設置通脹目標時,其實可以考慮不設具體的數值。如果明年CPI增速上漲至5%,說明中國經濟真的復蘇了,到那時可以再慢慢出臺政策往回調。不要一看到消費物價上升的苗頭,就趕緊采取措施給它撲滅。

如何提振消費市場

經濟觀察報:明年上下半年的經濟增長會呈現不一樣的走勢嗎?要實現5%的GDP增速,“三駕馬車”分別需要如何發(fā)力?

姚洋:現在看來,明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就有望比較高。2022年二季度GDP增速只有0.4%,在這樣低基數的背景下,明年二季度GDP增速達到7%以上,是完全有可能的。同時因為今年四季度經濟增速預計也會比較低,因此明年四季度GDP增速也會比較高。

為拉動明年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最關鍵的還是提振消費。

投資在2022年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長,想再把投資往上拉一拉,難度太大。明年出口也不要抱有太大期望,歐美地區(qū)極有可能陷入短期的衰退,導致出口不可能太高,主要還是得靠我們自己制造國內需求;實際上,10月和11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已經負增長了。消費低迷現在是經濟增長過程中面臨的最大瓶頸。

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遠低于潛在的增長速度,瓶頸是在需求面,不是在供給面。能夠活下來的企業(yè)只要需求上去,企業(yè)會馬上開足馬力生產,并且新的企業(yè)也會冒出來。此前,防疫措施限制了許多人的消費,隨著防疫舉措的優(yōu)化,需要把這部分消費先激發(fā)起來。

經濟觀察報:在今年一系列提振消費的舉措之下,消費數據依舊低迷,我們還能采取哪些舉措去刺激消費?

姚洋:這三年,我一直在呼吁政府直接給老百姓發(fā)錢,其實現在就是政府發(fā)錢的最好時機。

此前,為提振消費,許多國家都能直接發(fā)錢,我們國家為什么不能發(fā)?例如明年能否提前發(fā)一個1.4萬億的地方性消費債,這筆資金將1:1直接轉化為GDP增長。已經有其他國家的案例和相關研究表明,直接發(fā)錢對于刺激消費有顯著的乘數效應。并且,我們目前的生產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消費能力,因此不會出現大的通脹問題。

不要總是認為給老百姓發(fā)錢就會養(yǎng)懶人,現在地方政府沒有財力去投資,且投資回報率高的投資項目也少,不能硬推地方政府去投資。

經濟觀察報:消費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徹底擺脫疫情的影響?

姚洋:12月7日,新十條(《關于進一步優(yōu)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發(fā)布后,意味著全國絕大多數地方的國內旅行已經完全解除,當天攜程等平臺的機票、酒店搜索量暴增,意味著大家對于出游、消費依舊踴躍。

如果防控措施持續(xù)放松甚至徹底放開,我覺得即將到來的春節(jié)就會出現一個消費高峰。明年5月份如果措施得當,比方政府有意給五一假期額外增加兩天假期,大家的出游會更顯著增加。甚至有可能在明年五一假期時,國際旅行都已放開,那時旅游方面的消費會更加蓬勃。

如果你要我判斷什么時候中國經濟能夠不再談論疫情的影響,我想可能就是明年五一假期左右。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大國資新聞部記者
關注宏觀經濟以及人社部相關產業(yè)政策。擅長細節(jié)深度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