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居民貸款罕見減少 消費意愿仍有待提振

萬敏2022-03-12 20:49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 中國人民銀行3月11日公布數據顯示,2月份的社融規(guī)模與信貸增長均不及市場預期。其中,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3萬億元,同比少增1258億元。與企業(yè)信貸仍保持增長相比,居民信貸的表現不樂觀。央行數據顯示,住戶貸款減少336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911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459億元。

歷史數據顯示,2月份銀行機構的工作日少于其他月份,且往往處于春節(jié)假期周期,居民貸款常表現出季節(jié)性波動。2019年2月,住戶部門貸款減少70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93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226億元。受到突發(fā)疫情影響,2020年2月,住戶部門貸款增加220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565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862億元。到2021年則有所收斂,2021年2月住戶貸款增加142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69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113億元。

但今年2月份居民貸款的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同時減少仍然較為罕見。中信證券認為,數據反映出來2月的信貸用于補充短期流動性的更多,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的偏少,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偏弱。居民貸款繼續(xù)受到地產銷售拖累。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天認為,2022年和2021年的春節(jié)假期都出現在2月,與去年同期相比,2月新增貸款有所減少,特別是短期住戶貸款同比減少近3000億,與春節(jié)消費不振有比較明顯的關聯(lián)。

“春節(jié)期間的交通客運量恢復程度不及2021年端午、國慶等假期;旅游熱度低于2021年春節(jié),恢復程度不及2021年各假期,收入僅為2021年同期的一半;春節(jié)檔觀影人次同比減少約5000萬,票房同比下降23%;線下零售、餐飲、酒店等消費也受不同程度影響。”金天認為,消費不振的背后,還和經濟復蘇、特別是部分居民的收入增長減緩有關,這可能促使居民更傾向與增加儲蓄,減少不必要的大額支出。

央行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城鎮(zhèn)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仍有半數以上的居民更傾向于儲蓄而非消費,且儲蓄偏好的增長也強于消費。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4.7%,比上季增加0.6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 51.8%,比上季增加1.0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投資”的居民占23.5%,比上季減少1.6個百分點。

與居民的收入預期傾向保守的同時,物價上漲帶來的消費抑制還有可能增強。日前統(tǒng)計局公布,2月份,受春節(jié)因素和國際能源價格波動等共同影響,CPI環(huán)比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4%。非食品中,工業(yè)消費品價格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8%,主要是能源價格上漲帶動,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價格分別上漲6.2%、6.7%和1.3%。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范若瀅認為,由于我國是全球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國,未來我國輸入型通脹壓力或將加大,PPI漲幅高位回落的趨勢可能將放緩。另一方面,俄烏兩國還是小麥、玉米等糧食進口大國,隨著糧食價格進一步走高,在推動PPI漲幅的同時,也會直接拉動CPI上漲。疊加考慮豬肉價格可能在下半年出現拐點,預計下半年CPI同比漲幅或將出現明顯上升,部分月份甚至有“破 3”的可能。

居民消費意愿與是否有穩(wěn)定就業(yè)是一體兩面的關系,而居民就業(yè)與收入穩(wěn)定又息息相關。據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登記在冊的市場主體達到1.54億戶,其中,企業(yè)4842.3萬戶,個體工商戶1.03億戶。根據調查顯示,個體工商戶平均從業(yè)人數為2.68人,以此推算,全國個體工商戶解決了我國2.76億人的就業(yè)。

3月11日,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疫情發(fā)生后,受沖擊最大的是服務業(yè),特別是接觸型的服務業(yè),其中量大面廣的是中小微企業(yè)。他表示,“對這些特殊困難行業(yè),我們已經出臺了40多項扶持政策。僅退稅這一項,粗算一下,像餐飲、旅游、客運、文化等幾個行業(yè)就能夠享受1800億元。他們不僅需要財政的支持,對那些市場前景好的,金融業(yè)也要給予‘無縫續(xù)貸’。”

金天認為,從國際經驗看,發(fā)放消費券能夠直接刺激居民消費,但成本較高,不是現階段最優(yōu)先的政策工具;若要真正提振消費,還是要適度保持和增加社會經濟活力。從衛(wèi)健委近期通知開放居民核酸自檢等信息來看,未來防疫將更加精準有效,線下接觸式消費等方面的限制措施有可能出現一定變化,為增加居民消費帶來相應利好。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金融市場研究院記者 關注包括但不限于金融、互聯(lián)網、財富管理、理財相關領域。探索金融新聞新的寫作方式。 新聞線索可聯(lián)系郵箱:wanmi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