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觀瀾 | 今日阿富汗,會不會就是明日的臺灣

王義偉2021-08-19 10:38

王義偉/文 面對阿富汗局勢,臺灣海峽兩岸的人,心態(tài)、想法各不相同。

大陸人的心態(tài)平穩(wěn)、認真,一邊觀察著局勢的進展,一邊比較研究著臺灣,不少人躊躇滿志;臺灣人的心態(tài)相對復雜,有的人心情沉重,他們一邊看著阿富汗的今天,一邊擔憂著臺灣的明天。

今日阿富汗,會不會就是明日的臺灣?

這是兩岸人共同關(guān)注、研究、預測的焦點,是2021年8月份誕生的臺海之問、臺海大哉問。

這個話題,大致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比較:第一,美國會不會像此次阿富汗那樣,在關(guān)鍵時刻拋棄主張“臺獨”的臺灣當局;第二,面對解放軍,臺灣軍隊是不是像阿富汗政府軍一樣,不堪一擊;第三,此次阿富汗變局,塔利班先是在全國范圍內(nèi)大反攻,然后兵臨首都城下,最后是兵不血刃接收權(quán)力。如果大陸發(fā)起統(tǒng)一之戰(zhàn),會不會也是這樣,解放軍清掃完了外圍,兵臨臺北城下,最后和平入城,為國家統(tǒng)一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我們一項一項說。

美國會拋棄主張、推行“臺獨”的臺灣當局嗎?

答案是肯定的。

與臺海有關(guān)的新聞很多,讓人目不暇接。有一個細節(jié),可能很多人過后就忘記了。6月和7月,美國先后三次派遣軍用運輸機進出臺灣,大陸方面尤其是國防部嚴正抗議,之后這事就沒人再提了。

這三次美國軍機進出臺灣,不同尋常。

首先,三次派出了三種機型,一次是6月6日的C-17,一次是7月15日的C-146A,一次是7月19日的C-130。其次,起飛的地點不同,分別從韓國烏山基地、日本嘉手納基地、菲律賓克拉克基地起飛。第三,在臺灣停留的時間都不長,最長3個小時,最短34分鐘。

這是幾個意思?

等到阿富汗美軍撤退的亂象出現(xiàn),有人就猜測到了美國派軍機進出臺灣的目的。

這應該是一次有計劃的撤僑演練。假如大陸發(fā)起統(tǒng)一之戰(zhàn),美國將分別從韓國、日本、菲律賓派出飛機,將美國僑民快速撤離。

撤僑等于拋棄。這一點,美國和蔡英文當局應該是心知肚明。當然,心里明白就可以了,表面上,臺美還在互相抬轎子。在談到雙方關(guān)系時,美國說對臺灣的承諾“堅如磐石”,蔡英文說臺美關(guān)系“堅如磐石”。

阿富汗亂局之后,“堅如磐石”這四個字,蔡英文和美國都說不出口了。8月18日,蔡英文終于開口就阿富汗局勢發(fā)表談話。她說:“臺灣唯一的選項,就是讓自己更強大,自己不作為,只依賴別人的保護,不是我們的選項。”這一段講話,等于是向外界承認,美國,靠不住了。

第二項,臺軍和阿富汗政府軍一樣,不經(jīng)打嗎?

答案也是肯定的。

事實上,阿富汗政府軍應該比臺軍強。原因有三個:第一,從軍隊員額上看,阿富汗政府軍有30萬人,臺軍不足20萬;第二,從2001年開始,阿富汗政府軍和塔利班打了20年的仗,雖然屢戰(zhàn)屢敗,但也屢敗屢戰(zhàn)。反觀臺軍,最近的20年,甚至再往前推幾十年,都沒有打過實戰(zhàn)。有沒有經(jīng)歷實戰(zhàn),戰(zhàn)斗力大不一樣;第三,阿富汗政府軍是全套的美式裝備,臺軍雖然美式裝備居主導地位,但還有自己制造的武器,還有從其他國家購買的武器,整體的武器水平和性能比阿富汗政府軍差了一大截。

還有其他因素,比如訓練強度的問題、替代役的問題、武器裝備妥善率以及維修保障問題,最重要的士氣問題,等等,筆者就不一一列舉了??傊?,在解放軍面前,臺軍不堪一擊,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椤?/p>

這里尤其要提一提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的兩次講話。一次是2019年,蘇貞昌說,如果解放軍攻臺,他哪怕拿一把掃帚,也要和解放軍死磕到底。一次是8月17日,在談到阿富汗局勢時,蘇貞昌說,以前我不怕被殺、被關(guān),現(xiàn)在也不怕。

蘇貞昌的這兩段“金句”已成兩岸間的笑料,他的這些話等于是間接承認了,臺軍不是解放軍的對手。

第三項,兩岸統(tǒng)一會走阿富汗一樣的進程,解放軍攻占臺灣大部分、最后和平接收臺北嗎?

這個問題,現(xiàn)在沒有答案。

這也不是筆者期望的答案。

因為,雖然兩岸民意嚴重對立、臺灣民意加速向“臺獨”傾斜、大陸民意一片“武統(tǒng)”聲浪,但是,從1979年全國人大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之后,和平統(tǒng)一就是大陸一以貫之的對臺方略,迄今沒有任何變化。

當然,在持續(xù)推動兩岸交流、反對“臺獨”、推動和平統(tǒng)一進程的同時,最近幾年,解放軍也頻頻亮劍。

這是為什么?

筆者曾和朋友深入探討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解放軍亮劍有兩個作用:第一,震懾“臺獨”不要碰觸紅線,碰線就會地動山搖;第二,這也是為和平統(tǒng)一進行的有實質(zhì)意義的鋪墊。

有一句名言,戰(zhàn)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得不到。

這句話也可以從另一面去解讀,戰(zhàn)場上能得到的,就有可能在談判桌上得到。

解放軍頻頻亮劍的目的,就是秀出肌肉,讓全世界看到,讓美國和島內(nèi)“臺獨”勢力看到,我可以得到。而美國在阿富汗的潰敗,讓解放軍的亮劍,大大增加了威懾力。如果將來有一天,兩岸走上了談判桌,解放軍秀出的實力,就是對和平統(tǒng)一的最堅實的保障。

筆者相信兩岸終將統(tǒng)一。筆者由衷地期望,兩岸的統(tǒng)一,是談出來的,不是打出來的。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部中國歷史,分分合合不下幾十、幾百次,幾乎每一次的統(tǒng)一,都是武力促成的。

希望我們這一代中國人能開創(chuàng)一個和平統(tǒng)一的先河。

在阿富汗亂局之際討論這個話題,特別有意義。

版權(quán)聲明:以上內(nèi)容為《經(jīng)濟觀察報》社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quán)歸《經(jīng)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jīng)《經(jīng)濟觀察報》社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guān)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quán)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經(jīng)濟觀察報海外部主任,臺海問題專家,長期關(guān)注民營經(jīng)濟、國際經(jīng)貿(mào)和反傾銷,對宏觀經(jīng)濟也有深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