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里的繼承者們該繼承的是什么?

余小魚2023-11-28 11:51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近期熱映的多部電影,都和影視圈的“繼承者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一個和四個》的導演久美成列,是萬瑪才旦之子;《拯救嫌疑人》的導演張末,是張藝謀之女;而《普通男女》的導演兼編劇劉雨霖,父親是作家劉震云,后者還擔任了本片的藝術總監(jiān)。

另外,參演《二手杰作》的郭麒麟是郭德綱之子,《志愿軍:雄兵出擊》的主演陳飛宇的父親則是陳凱歌,后者正是該片的導演。如果再放寬一些觀察的范圍,那么出現(xiàn)在熱播電視劇、熱門綜藝節(jié)目里的各色“星二代”,就更是不勝枚舉。

對這一現(xiàn)象,該怎么看?一方面,“星二代”們往往一出場就已身處“羅馬”,能夠輕松獲得別人夢寐以求的機會,甚至能不費吹灰之力就站上C位。這不能不讓人感嘆,肥水被壟斷在了源頭。但另一方面,“星二代”有人品拉胯、演技拙劣的,也有積極上進、不懈奮斗的,表現(xiàn)千差萬別,所以也不可一概而論之。

公眾的關注、輿論的爭議背后,還有不可忽視的真問題: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繼承者們”,到底該從那些影視圈大佬、巨頭成功的演藝生涯和藝術成就里,繼承些什么?

“繼承者們”沒有寒冬

有一種說法是,不管“星二代”的身世和家庭有多顯赫,終究還是要拿作品說話的。言下之意,就是不必對“星二代”現(xiàn)象過度擔憂,市場會優(yōu)勝劣汰,觀眾也會用腳來投票。

這話對,但也不全對。如果說一名足球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存在硬傷,那么必然會在賽場上影響整支球隊的勝負。但在影視領域,情況顯然要復雜得多。

老戲骨吳剛的兒子在熱播劇《狂飆》中的表現(xiàn)并不能讓觀眾滿意,但這并不影響劇集的受歡迎程度;陳飛宇的演技或許還略顯稚嫩,但只要找到合適的角色,比如《點燃我,溫暖你》里的“壞小子”,也能得到一部分觀眾的認可;張末的導演功力自然不能與張藝謀相提并論,但掌握國產懸疑電影的流量密碼后,也能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簡單地說,演不好分量吃重的主要角色就先演無傷大雅的小角色,拍不好嚴肅題材就先在商業(yè)題材試試水,就算演不了戲還能唱唱歌、上節(jié)目。總之,演藝圈的天地如此寬廣,只要“星二代”有意愿、有想法,繼續(xù)“混”下去并不難。

更值得玩味的或許是“繼承者們”對自我的身份認同。前些年,“文二代”也開始在文壇顯山露水。他們頂著與生俱來的父輩光環(huán),同樣要面對世人的心頭疑問——自己究竟有多少實力?又在多大程度上沾了父母的光?

對此,“文二代”們大多表示抗拒、反感,在不同場合都著力強調自己的獨立性。青年作家笛安的父親李銳曾獲“趙樹理文學獎”,她在一篇感人的獲獎感言中感謝了很多人卻唯獨沒有提到她的作家父母:“在公開場合里我從不提及父母,這是我從出道那天起,父母給我立的規(guī)矩。我不會公開說到他們,他們也不會在公開場合說我和我的作品。我不愿頂著他們的光環(huán),我的人生需要自己去闖?!壁w長天的兒子那多也曾頗為反感地說:“這個稱呼讓人想起‘富二代’,好像不是什么好詞兒。”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影視圈里的不少“繼承者”非但不感到忌諱、尷尬,反而對自己的身份十分認同。在社交平臺上,我們不光能常常見到某些明星家庭之間相互調侃的“名場面”,甚至還能在訪談中見證他們是如何坦然、淡定地展示自己曾獲得的“幫助”。

這或許也不奇怪。如果說“文二代”獨立闖蕩文壇終究要拿作品說話,如果說中國影視行業(yè)因為遭遇過寒冬而“壓力山大”,而這一切,注定都和“星二代”無關。

“老父親們”的深情與自戀

“星二代”們能一路走到今天,“老父親們”的含辛茹苦是功不可沒的。張藝謀帶著張末拍攝《狙擊手》,劉震云把自己的《一句頂一萬句》交給劉雨霖,都是恨不得把最好的資源傳授給兒女,可謂舐犢情深。至于陳飛宇在《志愿軍:雄兵出擊》里近乎“無敵”的表現(xiàn)惹來許多觀眾的吐槽,這自然也和父親的“愛”不無關系。

平心而論,可憐天下父母心,為自家的孩子保駕護航、遮風擋雨,本就是人之常情,公眾不是不能理解。但凡事過猶不及,如果關愛漸漸轉變?yōu)槟鐞?,對孩子的成長也未必是好事。

想當年,張默毆打女友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又因為吸毒被警方帶走。張國立出面替兒子道歉,懇請公眾和媒體寬容他,給一個“迷途中的年輕人”改過自新的機會。在此期間,張默片約不斷,為他抬轎子的不乏實力派演員。但最后的結果如何,大家都已知曉。

如今,許多明星父母幫扶下成為銀幕??偷摹靶嵌痹跇I(yè)務能力尚未得到公眾認可的情況下,場外風波卻從未停歇。另一邊,不少明星父母面對著媒體的采訪,還在不無得意地訴說著自己的家教有多嚴格、培養(yǎng)有多用心,孩子的潛力又有多強大。只是不知道,他們是否還記得那些前車之鑒?

當然,“老父親”對孩子的關愛里,恐怕也少不了一點自戀。陳凱歌想用一部《少年時代》來記錄和回顧自己的青蔥歲月,主角當仁不讓地就落到了陳飛宇頭上,這其中的意味是不言而喻的。說到底,幫扶孩子,不光是因為親情,也是因為“老父親”們認為自己的顯赫聲名和藝術成就理應后繼有人。

然而,《拯救嫌疑人》里的張末“投靠”了陳思誠,劉雨霖偏愛的是小妞言情電影,久美成列則走向了類型創(chuàng)作。用心栽培的“繼承者們”到底會走向何方,方向盤恐怕并不掌握在“老父親”們手里。

真正的“繼承者”在哪里?

“繼承者們”能大行其道,當然和江湖的人情世故有關,但更根本的原因或許是整個影視圈的結構性問題——人才的斷檔、新生力量的匱乏,無形中減輕了“星二代”競爭的壓力。

年輕演員中能夠獨挑大梁的屈指可數,在大銀幕上的表現(xiàn)也不夠穩(wěn)定,即使是相對出挑的易烊千璽、劉昊然、周冬雨、文淇、張子楓等人,也都有各自在表演上的問題和局限。與一大批老戲骨以及中生代前輩相比,差距是相當明顯的。

以張藝謀、陳凱歌為代表的“第五代導演”之后,婁燁、賈樟柯等人在主題與故事上更熱衷于反思與對社會邊緣人物生存環(huán)境的關注,但也在有意無意間偏離了“主流”。文牧野、路陽、饒曉志、郭帆等新生代導演都有佳作,但明顯更偏向技術性。相較于“第五代導演”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及對中國電影傳統(tǒng)的顛覆、改革,后一輩顯然還不在一個層面上。

這又涉及行業(yè)環(huán)境的問題。網絡平臺的火熱發(fā)展、快速流水線的制作流程,都在催生更多快餐類的影視產品。對導演、演員們而言,藝術性的追求還在其次,有沒有熱度、話題可能才是關鍵。就連憑借《永安鎮(zhèn)故事集》入圍戛納國際影展導演雙周單元、在創(chuàng)作中很有反叛精神的年輕導演魏書均,也要依靠一線明星和短視頻來營銷自己的作品。

進而言之,既然連專業(yè)水平相對蹩腳的流量明星也能站到娛樂圈的C位,那么有明星父母扶持的“星二代”們當然也能在其中如魚得水。

只是,在張藝謀、陳凱歌等人逐漸淡出后,靠譜的“繼承者”到底在哪里?“星二代”們真正應該繼承的,又是什么?無論如何,答案不該只是影視巨頭的人脈、文藝大佬的資源。


文章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余小魚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fā)布者【余小魚】所有。本App為發(fā)布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