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祠胡同衰落不可逆

遠山2022-03-31 12:29

遠山/文 西祠胡同,一個堪稱互聯網論壇“骨灰級”代表的名字,似乎早已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然而近日,它以一種近乎悲壯的新聞角色重新出現了——一則“南京西祠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500萬股股份轉讓公告”出現在江蘇產權市場網站上,掛牌時間為3月18日到4月18日,轉讓底價1元。網站上還顯示,早在今年1月,西祠胡同就發(fā)布了轉讓公告,但在規(guī)定時間內未能征集到意向受讓方。

西祠胡同誕生于1998年,就像那英王菲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相約98”,彼時,西祠胡同首創(chuàng)“自由開版、自主管理”的開放式運營模式――即站方管理和維護社區(qū)平臺及分類目錄,用戶自行創(chuàng)建討論版、自行管理、自行發(fā)展,自由發(fā)表信息、溝通交流。這一模式體現了互聯網的自由開放精神,最大程度賦予用戶信息發(fā)布及交流權限。同時,一批具有奉獻精神的早期用戶根據自身的志趣愛好,不斷創(chuàng)建新的細分論壇,成為每日義務管理活躍論壇的版主,由此吸引具有同樣興趣的用戶加入其中。

頂峰時期的西祠胡同,擁有超過80萬個論壇,注冊用戶超3000萬,號稱華人地區(qū)最大的互聯網社區(qū),用戶群橫跨學生、都市白領、記者、編輯、作家、藝術家、教師、自由職業(yè)者、商人、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公司高層人士等。很多人每天的最大快樂,就是瀏覽西祠胡同的各個論壇,在其中分享互動,甚至從中找到工作生活所需的重要信息。

然而,如同凱迪網、天涯社區(qū)、豆瓣等同時代社區(qū),西祠胡同見證了BBS論壇的興起,也無可避免經歷其衰落。BBS論壇以頁面功能的簡單友好、管理的開放性、用戶的多樣性、易于交流而聚攏了大量用戶。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興起,以及用戶結構的變化,西祠胡同迎來了種種挑戰(zhàn)。

作為BBS產品,西祠胡同讓人們可以在論壇上獲取各種信息,發(fā)布信息,進行各種討論。但是受手機屏幕限制,BBS論壇的下拉式頁面對于用戶瀏覽造成了嚴重影響。再加上商業(yè)化的需求,越來越多的軟文、廣告內容參雜其中,進一步造成用戶使用體驗的下降。

BBS社區(qū)的早期用戶更多偏重于科技、新聞、文化等領域人士,他們奠定了社區(qū)的基調,為社區(qū)帶來了很多優(yōu)質內容。但是隨著用戶規(guī)模擴大,素質良莠不齊,低質內容占比也會提高,平等交流的氛圍淪為對戰(zhàn)撕裂,精英用戶因此逐漸流失。換言之,對等交流的社區(qū)文化基礎不存在了,西祠胡同也就失去了獲取及留存高質量用戶及內容的“魂”。

對于論壇而言,最重要的用戶永遠是年輕人,他們充滿銳氣,有較多精力和時間投入論壇交流,愿意對各種新生事物發(fā)表意見觀點。西祠胡同早期的用戶多為70后、80后,隨著年齡的增加、工作家庭壓力加大等因素,這部分用戶在論壇的活躍度不斷下降。面對更多垂直細分類社交平臺如B站、小紅書等的興起,西祠胡同又很難吸引更多年輕用戶加入。用戶結構的老化及缺乏迭代,讓西祠胡同走向小眾。

舉例而言,筆者以往常逛的西祠胡同“記者的家”論壇,隨著傳統(tǒng)媒體行業(yè)的衰落,不再具備當初的爆料、招聘求職等價值,也就面臨用戶的大量流失。而西祠胡同在失去老用戶的同時,也沒有形成吸引足夠年輕用戶的內容生成機制。相比之下,豆瓣社區(qū)堪稱唯一保持較好進化速度的BBS論壇,其租房論壇能夠為年輕人提供大量有效的同城房源信息,影評論壇則因近年來國內電影行業(yè)的興起而保持高熱度。

西祠胡同也嘗試從PC版向移動版遷移,但效果不佳。手機應用商店數據顯示,西祠胡同APP的下載量僅為60萬人次,不要說跟今日頭條的71億人次下載量無法相比,相比天涯社區(qū)的1600多萬、豆瓣的2300多萬也有明顯差距。淪為一個典型的小眾論壇,讓西祠胡同的運營方無法承受長期投入之重,越來越多的用戶因為缺乏足夠高質量的內容分享和交流氛圍而用腳投票,最終注定了西祠胡同“關門”的命運。

西祠走進了“死胡同”,如同一個人的身心衰老不以意志為轉移。當時光飛逝,作為西祠胡同的早期用戶,我們和這個相伴20余年的伙伴終將告別,但西祠胡同所代言的論壇精神將永生。當年那些精彩的內容分享、高度開放的交流場景、版主等活躍人士的奉獻精神,留存在我們的記憶里,也將留存于中國互聯網發(fā)展的歷史篇章中。

(作者系資深評論人)

版權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觀察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