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俠 | “敘事陷阱”

胡洪俠夜書房2024-07-10 16:27

胡洪俠夜書房

有些流行的說法,乍看貌似有道理,傳播特別寬廣,實則似是而非,甚至根本就不真實。比如有些文章說,現(xiàn)在中學課本里的魯迅作品太多了,學生們吃不消,壓力很大。于是,一個順口溜出現(xiàn)了:

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

這則順口溜編得很順,引用者都說這幾句話表達了學生的真實情緒。且不說這情緒是否真實,即使真實,是否就意味著應(yīng)該減少中學課本中的魯迅作品,乃至減少作文訓練與文言文學習嗎?

這幾句話之所以容易被中學生接受,乃是因為它們業(yè)已構(gòu)成了一個帶情緒的敘事。這個情緒就是“畏難”,而這樣的敘事極易動人心性。雖然喜歡簡易方便,貪求省心省力,本是人之常情,但學語文,乃至一切學習,難道是為了越輕松越好?若循此邏輯,干脆不上課、不學習豈不是更省心省力。

所謂“三怕”順口溜,說起來顯得苦大仇深,甚至有點義正辭嚴的訴求意味,實際上,呈現(xiàn)的卻是一種因畏難而逃避的情緒。我曾經(jīng)把這種敘事描述為“虛假陳述”,最近卻發(fā)現(xiàn)另外一個說法也挺合適——“敘事陷阱”。

前幾天“敘事陷阱”一語小小刷了一下屏,原因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在2024 屆光華學生畢業(yè)典禮上致辭,題目就是《拒絕“敘事陷阱”》。他說現(xiàn)在我們正身處一個各式各樣的“敘事陷阱”(narrative traps)泛濫的時代,他提醒大家在未來的旅途中不要掉入 “敘事陷阱”。他引用了行為經(jīng)濟學家、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在《敘事經(jīng)濟學》中提到的“故事”與“敘事”:“故事,是承載意義最有力量的載體……有些故事可以像病毒一樣傳播,這些故事就是'敘事’。敘事通過影響人類行為,進而影響經(jīng)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解釋說,如果某個敘事基于敘事者對客觀事實的扭曲,或者出于某些偏狹甚至邪惡的動機,通過“病毒傳播”給人們心理帶來負面影響,給人們生活帶來實質(zhì)性傷害,這就構(gòu)成“敘事陷阱”

我們身處一個“泛敘事化”時代,常常自知或不由自主地陷入各種“敘述陷阱”之中。劉俏說,“陷阱”中的人們無法在重要的實證事實面前形成共識,理性的爭論因此經(jīng)常變成情緒宣泄乃至立場對立,反智、恐懼、憤怒甚至仇恨情緒極容易蔓延。

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個“三怕”順口溜,扭曲的是對作文、文言文與魯迅作品的認知 。作文的要義是表達、交流與對話;文言文既是中國人文化基因的重要表達,更是價值深遠的創(chuàng)意資源;而魯迅作品中所蘊含的,正是“批判現(xiàn)實、追求真理、勇于革新、關(guān)注民生的文學與人文精神”。作為“敘事陷阱”,雖然“三怕”的負面作用看起來不如眼下各種花樣“敘事陷阱”帶來的撕裂與危害更大,但它的“陷阱”可能更深,影響可能更長遠,更可能決定長時段一個人的成長高度與廣度。

胡洪俠/文

版權(quán)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quán)歸發(fā)布者【胡洪俠夜書房】所有。本App為發(fā)布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服務(wù),不代表經(jīng)觀的觀點和構(gòu)成投資等建議

熱新聞

電子刊物

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