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的三重奏

黑白文娛2024-02-23 11:08

條形碼/文 《繁花》落幕,余味未盡。

一方面,它秉持文化符號的作用,將上海這座城市勾芡得十分入味,本地人和背包客齊齊聚攏在黃河路,率性開啟一場又一場citywalk,排骨年糕、“寶總泡飯”、海寧皮草……人們心甘情愿地短暫回歸消費主義,購置劇中同款,只為重溫時代下的舊有風姿?!斗被ā芬愿鼮槿娴囊暯墙嫵鲫P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上海最為羅曼蒂克的意象,引人遐想無窮。

一方面,對于行業(yè)和創(chuàng)作者而言,《繁花》留下了頗多啟示,作為一部并不那么符合下沉市場審美偏好的劇集,《繁花》在抖音、B站等平臺上的數據卻異?;鸨?,在小紅書,僅#繁花#tag下的筆記就多達128萬+篇,而抖音#繁花#話題的播放量更是早達百億。

除此之外,《繁花》更是一塊難得的拼圖,繼《山海情》《風吹半夏》《漫長的季節(jié)》等劇之后,又一次狠狠補足九十年代圖景,將那個年代的前沿眾生相悉數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

《繁花》之前,是時代浮世繪,《繁花》之后,是創(chuàng)作的燈塔,這是《繁花》展演出的曼妙三重奏。

一次處處“響”的漂亮創(chuàng)作

《繁花》自開拍之初,就已備受期待,一來作家金宇澄的同名原著小說,既有嚴肅小說之實,又有市井雜文之味;二來導演王家衛(wèi),此前作品皆是文藝氣質更為濃厚的電影,他能否拿捏住劇集的調性,也成為了不少觀眾最為好奇的事情。而后輾轉數年,劇組面臨的爭議和討論一直沒有消減。好在最終,《繁花》的影像視覺和文本表現(xiàn),讓之前的質疑煙消云散。

抽幀、光影等獨屬于王家衛(wèi)影像風格的元素,在《繁花》中被一以貫之地保留,構圖華美,充滿巧思,調度精準,色調濃烈曖昧,頗有上世紀九十年代港片風姿,影像上的特色也成為了這部作品最為濃烈的符號之一。

《繁花》的成功,自然帶給了行業(yè)和創(chuàng)作者相當多的啟示。

其一,《繁花》并不是一部在固有觀念里符合下沉市場人群觀看口味的劇集。它不是一部大男主爽劇,雖然以寶總為主視角切入,雖然寶總在短時間內就積累了不少家產,但這并不是《繁花》真正著墨的地方;同時,《繁花》也不意在描摹幾位妙齡女性和金融新貴之間的曖昧情愛,而是透過寶總的眼,娓娓道來幾位女性的變與痛、愛與愁,甚至于除了寶總、玲子、汪小姐和李李之外,爺叔、紅菱、強總等人都有其可圈可點之處??梢哉f,《繁花》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時代群像戲,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除此之外,無論是吳儂軟語本身所帶來的陌生化,還是其中諸如“不響”等稍顯晦澀的臺詞,對于普羅大眾而言,《繁花》的觀劇門檻自然不言而喻。但能夠引發(fā)不同圈層受眾的熱烈討論,恰恰表明影視藝術本就是雅俗共賞的,不同圈層的觀眾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喜好,這才是一部爆款劇集所應具備的“兼容性”。由此帶給行業(yè)以及創(chuàng)作者的強心劑便是:擯棄互聯(lián)網大數據式的創(chuàng)作思維,以真正意義上的好內容、好創(chuàng)作為核心來開發(fā)項目,依然是最強勁的爆款根脈。

其二,基于劇作本身,《繁花》給我們做了一個十分漂亮的范例,即創(chuàng)作骨架上呈現(xiàn)出的結構優(yōu)勢?!斗被ā吩鴮嶋H上還有滬生、小毛兩位男性主角,但在劇中,從頭至尾出現(xiàn)的男主角,只有阿寶一人。這樣的取舍一方面讓結構不至于松散,圍繞一位絕對的男性主角鋪陳其余各有特點的群像,另一方面,通過阿寶其人的浮沉,也能夠突出《繁花》的底蘊:時代涌動下的個人起落。

除此之外,如何創(chuàng)作時代群像以及如何恰如其分地調動老演員的神采與質感,同樣值得關注。群像戲難就難在要么平分秋色,缺少主角光環(huán),要么只有寥寥幾人活色生香,其他人都是臉譜化人物,但《繁花》中通過極為精準的人物細節(jié)和扎實的人物關系,以極少的筆墨便勾出爺叔、金花、紅菱等人或好或壞的立體暗影,這其中自是包含了創(chuàng)作者極強的觀察力和共情力。群像戲之外,如何更好地使用老演員,導演王家衛(wèi)也頗有心得。爺叔的扮演者游本昌,人們對于他最深刻的記憶便是《活佛濟公》里的濟公,沒有人能夠想到,他在90歲高齡下,還能夠演繹出如此細膩精準的角色,這便是導演眼光的毒辣。

在電影領域,導演王家衛(wèi)是一位肆意灑脫的人,而這次《繁花》有了劇集領域新的骨架與敘事,編劇秦雯應該消耗掉了無比多的心力;在每一幀光影構圖美到極致的背后,《繁花》的攝影指導不再是王家衛(wèi)導演的御用攝影指導杜可風,而是頗有銳氣的陳誠與金晨煜,美術指導也是貢獻了《妖貓傳》的屠楠先生,剪輯指導也是和寧浩導演合作過每一部作品的杜媛女士,服裝設計則是憑借《邪不壓正》驚艷過很多人的董仲民先生……可以說《繁花》也是香港影人和最優(yōu)秀的內地影人通力合作的一次范例。

構建最羅曼蒂克的上海圖景

我們再回歸《繁花》本身,講講其中蘊藏的“文化記憶”。這種“文化記憶”,便是王家衛(wèi)和金宇澄腦海中90年代的上海圖景。

90s的上海圖景最為鮮明的特點,便是盎然的生機。而在觀看《繁花》時,我們很難不被其中描繪出的那種“生機”所打動,那是時代的活力,也是青年人的活力,是不那么正確,但輕盈得讓人忍不住放聲歌唱的活力,當這種“活力”與羅曼蒂克勾連在一起,一幅最生動的九十年代上海圖景便誕生了。

某種程度上,《繁花》構建出了關于上海最為羅曼蒂克的意象,這種羅曼蒂克由兩個切面折射而成。

第一個切面,便是九十年代上海經濟騰飛所帶來的蓬勃。《繁花》中的紅男綠女,不用如當下的年輕男女一般,在職場拼命內卷,在求職app上投遞無數簡歷,他們傳遞出的是更為愜意的“wlb(工作與生活平衡)”狀態(tài),寶總搞金融,玲子李李開飯店,汪小姐做外貿……那時候的上海,似乎遍地生錢,哪里都是機會。

這是改開后時代帶來的巨大紅利,也是如寶總、汪小姐這樣的弄潮兒們,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所獲得的命運饋贈。

但羅曼蒂克總歸是短暫瞬時的,最終,他們擁抱過巨大的財富,也經歷過失敗。有的人離開上海,有的人遁入空門,有的人失意退場,有的人破產跳海。時代轟隆隆向前,似乎沒有帶走任何一片舊有的瓦礫,但我們無法斷言,這些人是被時代的巨輪碾軋的失敗者。因為在盛放之時,每一朵花都曾經閃耀過。正如金宇澄所說,“繁花就像星星點點生命力特強的一朵朵小花,好比樹上閃爍小燈,這個亮起那個暗下,是這種味道”。

《繁花》中第二個羅曼蒂克切面,來自“羅曼蒂克”的本義:飲食男女生起曖昧、勾連牽扯,最終消去痕跡、隱入世間。《繁花》中的男女之情,不著痕跡,不露聲色,始終是繾綣的,就連曖昧也僅限于擁抱,點到即止。

曖昧是忽明忽暗的燭影,而三位女性也是飄忽不定、來去自由的風。無論是神秘莫測、只有寥寥幾筆前史的李李,還是一路攀爬、不要凱迪拉克的汪小姐,又或者是留在寶總身邊,只是為了讓他借著自己的氣運事業(yè)一帆風順的玲子,在愛情中,她們的面貌全然不同,命運也百轉千回。至于寶總,自然也是蕪雜不清的,他既有情義,也有風度,但即便如此,也難免在感情中拖泥帶水。

時代映像達到新高點

《繁花》建構出了關于上海九十年代最羅曼蒂克的意象,在我們?yōu)槠渥鞒鲞@樣的注解后,事實上也從側面印證出《繁花》更豐滿的價值,它使得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內地的面貌更加完整清晰。何為時代面貌?一則全景式的社會圖鑒,一則細節(jié)處的個體描摹,兩者共同組成了時代的面貌。

同樣發(fā)生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繁花》與《山海情》《風吹半夏》《漫長的季節(jié)》等劇相比,其故事底色似乎更加“虛指”。比起《山海情》堅硬的沉重苦難、《漫長的季節(jié)》體制的轟然倒塌、《風吹半夏》創(chuàng)業(yè)的一波三折,《繁花》是一首高亢哀怨的挽歌,破產后的A先生,葬身大海,還有無數因為股災家破人亡的人們,這些苦痛的現(xiàn)實,在《繁花》中并非沒有體現(xiàn),只是以更為文學化的手法,被揉進每一寸影像、每一句臺詞里。它們恰恰是一種鏡像、一種互文關系,共同映射出的,是名為大時代、巨體制的龐然大物。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先有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后有波及全國各地的國企下崗潮,而后上海陸家嘴金融業(yè)蓬勃開展,西北落后農村開展脫貧攻堅戰(zhàn)……《山海情》中的九十年代是一種“鄉(xiāng)土中國”的具象化呈現(xiàn),《漫長的季節(jié)》則對應工業(yè)浪潮的衰退,《風吹半夏》呈現(xiàn)出那個年代現(xiàn)代化進程下所必然遭遇的暗面與挫折,而《繁花》自然是現(xiàn)代都市的繁華縮影,金融業(yè)、外貿業(yè),上只角、下只角,商戰(zhàn)只在眨眼之間。時代的瞬息萬變通過這么多部虛構作品,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當這樣的瞬息萬變降臨在個體之上,便匯聚成一粒碩大的砂石?!堵L的季節(jié)》中,王響上一秒還是“王師傅”,下一秒卻淪為下崗職工;王陽夢想成為詩人,最終卻殞命橋下?!斗被ā分?,爺叔蹲過監(jiān)獄,投機倒把過,最終憑借老到的投資眼光,幫助阿寶打下穩(wěn)固的金融帝國;而阿寶一夜暴富,最終又一夜傾家蕩產。這樣一老一少的對比,實際上將時代面貌之下的殘酷刻畫得極為逼真。

人在時代動蕩面前,機會無數,變故無數。也因此,這些作品共同呈現(xiàn)出了一個相對而言更為完整、復雜的九十年代,在祛魅和賦魅之間,時代面貌逐漸完整,它關乎體制,關乎個體,關乎工廠,關乎土地。

可以說,三重奏恰恰是《繁花》,是金宇澄,也是王家衛(wèi)對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反芻,是一種對往昔歲月的緬懷,當更年輕的人們去觀看《繁花》時,何曾不是抱著隔岸觀火的復雜心理?沒有經歷過傳奇,但傳奇卻曾經真切降臨過,這對于身處當下時代的年輕人,的確是一種巨大的落寞與遺憾,但好在借由《繁花》,我們總歸獲得一側視角,去重新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與呼吸。

圖片來源:《繁花》公開海報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fā)布者【黑白文娛】所有。本App為發(fā)布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