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半導體開始在“圍欄”外尋求合作

沈怡然2023-06-22 09:12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沈怡然 2022年11月,意法半導體全球CEOJean-MarcChery帶領一行人拜訪中國,今年5月意法半導體與國產芯片三安光電宣布合資建廠,這也是三年來首例中外半導體合資的案例。

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教授魏少軍在2023年南沙國際集成電路產業(yè)論壇上將意法半導體與國產芯片三安光電合資作為一個案例,用來說明“企業(yè)家跟政治家們想的問題不是一回事”。魏少軍表示,要重新理解半導體產業(yè)的全球化,來維護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完整性,實現再全球化。

一些跡象表明,盡管半導體全球化面臨種種挑戰(zhàn),但合作依然在持續(xù)進行,甚至呈現階段性“回暖”變化。

芯謀研究總監(jiān)宋長庚對記者表示,意法半導體在中國合資建廠只是一個典型案例,還有很多美國企業(yè)向芯謀研究咨詢與中國重新合作的新模式,以及與哪些地方政府能夠更好地合作。

產業(yè)人士對這種回暖有進一步分析。

一位產業(yè)人士認為這是半導體供應鏈被人為打斷后的一次“再全球化”。先進技術的“圍欄”之內,供應鏈的分裂將會體現得的更加明顯,而在圍欄之外,基于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產能,特別是在汽車芯片方面巨大的需求,中外企業(yè)依然可以找到合作的空間。

換一種方式扎根中國

去年11月Jean-MarcChery到訪重慶,連同全球市場營銷總裁JeromeRoux、中國區(qū)總裁曹志平等人拜訪了長安汽車、賽力斯汽車、寧德時代、固德威、威邁斯新能源、埃泰克汽車電子。

著力推進工業(yè)和汽車芯片是意法半導體近幾年的戰(zhàn)略方向,公司立下了三年內營收超200億美元的戰(zhàn)略目標。截至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連續(xù)7年位居全球第一,拿下更多中國市場,是實現這一宏大目標的關鍵。

作為排名前五的半導體廠商,意法半導體在全球布局了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銷售等環(huán)節(jié),在中國有14個辦事處,以銷售為主,除了早期在深圳有一座合資封測工廠,入華40年來,不曾建過一座完整的芯片生產廠。

今年6月7日,意法半導體宣布選擇了三安光電作為合資建廠的伙伴,雙方擬在重慶建設一家8英寸碳化硅器件制造工廠,總投資額32億美元。作為一家老牌國產半導體廠商,三安光電在碳化硅產業(yè)鏈上有著全面布局。

宋長庚表示,對于三安光電,意法是技術強勁、獲得市場認可的合作伙伴,雙方聯合能在碳化硅上形成一條完整產業(yè)鏈,保證產品供應。對于意法半導體,無論合資還是獨建工廠都是一個巨大改變,半年決策時間對于一家歐洲企業(yè)來說非常迅速的。

宋長庚表示,一直以來,諸多外資半導體企業(yè)在中國只銷售、不生產,但是隨著全球化逆流、半導體進入下行周期、中國市場又在新能源等賽道上一枝獨秀,更多外資開始考慮如何在中國保持存在感,如何繼續(xù)跟中國的產業(yè)生態(tài)合作。

宋長庚表示,如今,從車廠、Tier1、汽車芯片的國產供應鏈正在形成,加之逆全球化風向,國產車廠會首選本土的供應商,如果一家外資企業(yè)在中國僅作為一個銷售機構,很容易被客戶認為不穩(wěn)定、容易被各種因素打斷。所以,站在經營的角度,一些外資要扎根中國,就要改變自身在中國的經營方式。

產業(yè)合作回溫

作為一家半導體專業(yè)咨詢研究公司總監(jiān),宋長庚發(fā)現了變化:半導體國際合作有所回暖,以前企業(yè)關注市場、客戶、競爭對手的發(fā)展情況,上半年來更多企業(yè)開始考慮中外合作,尤其一些外企,開始考慮如何在中國保持存在。

芯謀研究認為,回暖與產業(yè)周期和市場環(huán)境的轉換有關。

半導體作為周期性行業(yè),自2021下半年進入下行周期,至2023年仍未進入上升態(tài)勢。WSTS機構已下調今年半導體增長預測,又逢通脹上升和終端市場需求疲軟,預計美洲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qū)市場將分別收縮 9.1%和 15.1%。2023年一季度英特爾、美光等大廠也發(fā)布了凈虧損的業(yè)績。

這意味著,在這個階段中國市場變得更為重要,特別是在諸如汽車芯片等新興領域。

英偉達CEO黃仁勛在今年5月公開稱“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市場”,美國半導體協會總裁約翰·紐菲爾稱“中國是我們最大的市場,我們不能缺席”。

魏少軍在2023年南沙國際集成電路產業(yè)論壇上表示,中國的超大芯片市場地位短期內不變。中國和世界的依賴度會出現再平衡,但逆全球化的大趨勢也不會變。

在魏少軍看來,產業(yè)需要重新理解半導體的全球化,來維護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完整性,實現“再全球化”,這和過去二十年來的全球化內容有所不同,但根本目的相同,即企業(yè)分工合作,尋求利潤最大化。

魏少軍以汽車電子為例,中國是電動汽車發(fā)展最快的國家,由此產生的供應鏈也是全新的。從主機廠商、系統(tǒng)集成商到芯片供應商,都有新的角色。

在本次南沙論壇上,汽車芯片恩智浦半導體大中華區(qū)主席李廷偉、高通公司中國區(qū)董事長孟璞也出席發(fā)言,和意法半導體類似,他們的目標也是中國智能汽車市場。

李廷偉表示,產業(yè)從“逆全球化”到“再全球化”,那么下一步如何“再全球化”,如何重新打造全球化合作的供應鏈,這對企業(yè)家來說是非常關鍵的議題。比如面對“軟件定義汽車”新趨勢,芯片廠商不能像過去只和供應商交流,要和軟件供應商、Tier1以及EMS(設備制造服務商)都合作,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如果讓車廠和太多上游企業(yè)交流,耗費的時間、溝通成本最終都會導致供應鏈利潤損失,所以產業(yè)鏈重構與合作勢在必行。

圍欄內外

在過去的數年時間中,美國從制造、設備、關鍵企業(yè)的前沿技術限制等方面,系統(tǒng)性地設置了“圍欄”,后來“Chip4聯盟”、日本設備禁令、荷蘭對華禁售光刻機,各國對半導體砌起“小院高墻”。

芯謀研究認為,當“圍欄”確立之后,邊際效應顯著降低之時,無論美國政府還是美國企業(yè),都開始尋求制裁政策上下邊界之間的合作空間。

但在圍墻之內,半導體的合作正在變得更為艱難。

一位美系設備商人士對記者稱,公司非??释麑⒅袊箨憳I(yè)務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目前,給中國客戶運送的設備具體截止到哪一技術節(jié)點已經非常明確,沒有任何松綁的消息。下半年中國的部分先進節(jié)點業(yè)務仍然擱置。美國三大半導體設備廠商科磊(KLA)、泛林研究(LamResearch)、應用材料(AppliedMaterials)長期向中國銷售半導體先進設備,但在2022年10月美國的半導體出口禁令中,被要求停止供貨涉及先進技術的部分。

記者從接近三星電子人士處獲悉,三星電子在中國采購先進半導體設備再一次受美國豁免一年。美國政府于2022年10月對銷往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設備、EDA工具等實施管制,這一規(guī)定波及到三星電子、臺積電和SK海力士等非中國大陸企業(yè)在華生產。對于三星電子,原本給予的一年豁免期將于今年10月屆滿,現在可延長至2024年10月。

上述半導體研究人士對記者稱,諸多好消息,都是在“圍欄”之外的緩和,三星電子、臺積電、SK海力士等被豁免的大廠只是海外在內地;美國恢復供貨華為的部分并非高端芯片,即便不恢復企業(yè)靠自身也能解決供應問題……

該研究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圍欄”以內沒有放松反而更加嚴格,近期日本半導體出口禁令限制的23項生產設備,都是國內用于生產先進半導體的關鍵設備。對于回暖期望不要太高,因為分裂的大趨勢并未改變。

從現狀看,占有新能源車、工業(yè)機器人、物聯網等市場,中國成熟芯片的生產制造對全球半導體企業(yè)的吸引力持續(xù)增強,中外合作頻頻。

中芯國際、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等頭部半導體企業(yè),則由于進口設備技術的受限,在14nm及以下制程和先進存儲技術上仍舉步維艱。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大科創(chuàng)新聞部記者
關注硬科技領域,包括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無人機、虛擬現實(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領域。擅長企業(yè)深度報道及上市公司分析報道。發(fā)現前沿技術、發(fā)展趨勢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