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中國債券價格因何下跌

田國寶2021-12-03 18:30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國寶 12月2日9時50分,“20時代09”上交所固收平臺發(fā)生一筆1000手成交,成交價格50.2元,較前一個交易日中債估值下跌45%,與上一次成交價格相比,下跌31.4%,創(chuàng)下該筆債券發(fā)行以來最大跌幅。

“20時代09”由時代中國(01233.HK)境內子公司廣州市時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時代控股”)發(fā)行,發(fā)行規(guī)模16億元,于2020年7月27日上市,發(fā)行期為5年,發(fā)行票息5.94%。

在這前后,時代中國發(fā)行的另一筆“20時代07”在上交所成交7筆,單筆最高成交3000手,最低成交262手,成交價介于58元-61元之間,與前一個交易日價格有小幅回升,但與中債估值相比仍有不小跌幅。

最近一周以來,時代中國發(fā)行美元債、國內債大幅下跌。在一些投資人看來,時代中國基本面尚可,而且在上一波地產債下跌中保持相對堅挺,這次大范圍下跌多少出乎資本市場的預料。

債券下跌

時代中國旗下債券大幅下跌始于11月29日,當天13時35分,“20時代07”上交所發(fā)生一筆70元成交,成交100手,較前一個交易日中債估值跌去25.7元。

一個小時后,“20時代05”上交所發(fā)生一筆72元成交,僅成交5手,成交金額3600元,與前一個交易日中債估值相比,下跌24元。

因波動幅度較大,交易所對兩只債券進行緊急停牌,恢復交易后,“20時代05”價格進一步下探到67元。

11月30日,兩只債券再次下跌,“20時代07”上交所成交6筆,成交價格一路下探到62元;“20時代05”成交33筆,累計成交金額870萬元,成交價格收于62.5元。與前一個交易日相比均呈現較大跌幅。

當天,時代中國旗下債券價格波動還蔓延至固收平臺交易,11月29日下午,“20時代12”、“17時代02”、“20時代09”等多只債券上交固收成交價格在65元以下,與前一個交易日中債估值相比普遍下跌了30元以上。

對于時代中國或其他開發(fā)商來說,如果債券價格只是發(fā)生在散戶集中的上交所交易平臺,并不會引發(fā)資本市場普遍關注,但針對機構交易的上交所固收平臺發(fā)生劇烈價格波動,勢必會造成投資者恐慌情緒。

一位金融機構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在當前房地產流動性普遍緊張的情況下,資本市場相對較為敏感,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會造成對一只債券、甚至一家房企的踩踏,“如果發(fā)生在以往,基本不會引起關注。”

價格波動從散戶蔓延至機構投資者,多空雙方在上交所固收平臺展開激烈交鋒,以“20時代02”為例,12月1日先后以60元價格成交兩筆6000手;5分鐘后,再次發(fā)生兩筆共計5萬手成交,成交價格拉升至94元。

“20時代09”的交鋒更為激烈,11月29日,上交固收平臺以4000手成交將價格從98元拉至60元,12月2日上午再次以1000手成交將價格打至50.2元;下午,一分鐘內成交兩筆2萬手,將價格拉升至96元。

12月2日,時代中國發(fā)行的多只國內信用債持續(xù)波動,上午9點50分,“20時代09”上交所固收平臺顯示成交價50.2元,成交量1000手,較前一個交易日60.2元收盤價下跌16.6%。

同一個平臺上,13點56分,“20時代02”以60元價格成交4975手,較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下跌36.2%,創(chuàng)下該筆債券發(fā)行以來的價格新低。

12月3日,時代中國發(fā)行的多筆債券持續(xù)下跌,其中“17時代02”成交價59元,較前一個交易日下跌9.2%;“20時代09”發(fā)生一筆50.2元成交,創(chuàng)下發(fā)行以來價格新低。

因何下跌

DM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時代中國的境外債規(guī)模為198.76億元,占有息負債比重為43.73%;銀行借款余額165.03億元,占比36.31%;權益類融資工具余額89.31億元,占比19.65%。

截至12月2日,時代中國有8筆存量美元債,合計規(guī)模30.75億美元,最早到期的兩筆合計4.25億美元在2022年4月下旬;15筆境內信用債余額138.48億元,其中12月10日前需要回售14億元,12月15日前需要兌付4.43億元。

此外,時代中國擔保的9筆ABS存量規(guī)模52.06億元,其中2021年有1筆本息合計7.55億元將于12月10日到期,2022年有47.5億元本息需要償還。

綜合來看,2021年最后一個月,時代中國有26億元債券需要償還,包括12億元到期和14億元的回售;2022年需要償還的債券為93.6億元。

根據2021年中報,時代中國的短期借款為116.81億元,與同等規(guī)模的佳兆業(yè)、合景泰富相比,償債壓力相對較小。在資本市場看來,在房地產行業(yè)中,時代中國屬于基本面相對較好的房企。

上述機構人士表示,時代中國到期債務規(guī)模相對較小,近期沒有到期的境外債券,而且從2020年就開始實施降杠桿,正常情況下,發(fā)生流動性風險的可能性較小,“除非有其他外界不知道的情況”。

但債券價格的下跌,時代中國還是引起資本市場的普遍關注,不僅僅是國內信用債價格下跌,最近一周來,時代中國發(fā)行的8筆美元債有6筆跌幅超過10%,目前美元債凈價在63-77美分之間。

多個資本市場人士認為,時代中國債券價格下跌與公募換倉有關。部分公募機構因調整持倉需要,會出清一部分債券。下半年以來,由于房地產流動性風險加劇,房地產債券遭大規(guī)模減倉的情況較為普遍。

從資本市場主流判斷來看,時代中國債券價格下跌并非流動性緊張所致,固收交易平臺價格波動,多數是因公募機構換倉導致的正常波動;而交易所平臺價格波動,則與國內債券流動性差有關。

一位金融機構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由于國內債券流動性較差,做空的成本相對較低,幾千塊錢就能讓一只債券停牌,“如果企業(yè)基本面沒有太大問題,資本市場一般會忽視這種因素帶來的波動”。

一家房企的財務人士表示,此前,其公司發(fā)行的債券也曾發(fā)生大幅下跌,“當時交易所建議我們把交易范圍限定在大宗平臺,就是防止惡意做空,正常情況下沒什么,但這個時候,很容易引起資本市場恐慌”。

但也有部分資本市場人士推測,時代中國的債券價格大幅波動與非標融資有關,由于非標融資不在披露范圍內,即便有違約或延遲兌付情況,外界很難獲取詳細情況,“如果有投資人了解內幕,肯定會出現拋售”。

權益低

克而瑞數據顯示,前11個月,時代中國銷售金額865億元,完成全年目標78%,百強房企中排44位。其中11月銷售金額106億元,如果按單月銷售金額,時代中國的排名至少可以前進10個名次。

雖然完成全年1100億元目標有一定壓力,但11月銷售額與同規(guī)模房企相比并不差。資本市場對時代中國銷售金額權益占比存在疑慮,認為其實際回款金額與公布合同銷售額存在較大差距。

11月11日,惠譽下調時代中國評級,主要原因即是“隱含現金回款從2019年的420億元下降到2020年的350億元”,部分原因是并表比例降低。并表比例低意味著合資企業(yè)和關聯項目的比例較高。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時代中國的合同銷售金額分別為783.6億元、1003.8億元和 453.8億元,由于沒有公布權益銷售金額,從財報數據來看,同期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403億元、396億元和272億元,占比分別為51.5%、39.5%和59.9%。

截至2021年6月31日,時代中國的預收款項為355.9億元,與2020年底相比增加了48.6億元。同期,時代中國物業(yè)結轉收入是110.1億元,物業(yè)銷售收入主要從預收賬款中結轉而來。

一直以來,時代中國的股東權益占比相對較低,2016-2020年這一比例均在60%以內,2021年上半年更是下降至47.5%。但同期股東凈利潤占比均超過80%,其中2018-2020年連續(xù)三年占比均超過90%。

股東收益占比長期高于股東權益占比的情況,在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中普遍存在。尤其是非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的少數股東占比較大的情況下,不僅會擠占上市公司利潤,而且增加了房企總部從項目提取銷售回款的難度。

截至6月31日,時代中國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221.6億元,足以覆蓋同期116.8億元的短期債務。但這些現金有多大比例可以動用、是否受到限制,關系著2021年最后一個月和2022年一季度債務償還情況。

在下半年出現流動性風險的房企中,無論是長三角的陽光城,還是同處大灣區(qū)的佳兆業(yè)和中國奧園,雖然賬上有數額不菲的現金,但由于受監(jiān)管及債權人質押等因素影響,可動用的現金較少,最后造成債務及理財等兌付延期,甚至違約。

從時代中國旗下項目的股權構成來看,其少數股東除了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外,也不乏信托公司及由信托公司作為出資人的合伙企業(yè),還有一部分少數股東原為時代中國旗下企業(yè),后來將股權轉讓給第三方個人股東。

上述資本市場人士表示,無論是已經發(fā)生流動性風險的房企,還是暫時安全的房企,都應該從這次大面積流動性風險中吸取經驗教訓,“想要在復雜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首先自身需要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不動產開發(fā)報道部主任兼高級記者
主要關注房地產、產業(yè)園區(qū)、雙創(chuàng)及物業(yè)等領域。擅長深度報道和調查報道。

熱新聞

電子刊物

點擊進入